特別專欄
理解《聖經》

並且發現《聖經》裏的中心人物

  “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啟5:11,12)

  我把這篇文章分成了三個部分:一、我們得到了甚麼;二、如何解釋《聖經》;三、《聖經》的中心點。

一、我們得到了甚麼

  我想從我童年時的一段奇怪個人經歷開始說起。當時所處的那段孩童時期正是男孩子對女孩子朝思暮想的年齡階段。以我個人看來,那段時期也正是男孩子對那些神秘受造物──我們稱之為異性的──極為著迷的時期。

  正因為此,在舞會即將來臨之時,我們當中的一些男孩子就想提前知道,我們向來垂涎的某個女孩兒是否願意在我們穿過整個舞會大廳,伸出手來等待她把手伸出,接受邀請共舞一曲。我們知道如果空手而歸是多麼地令人尷尬不堪,因為這畢竟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呀。所以我們想要提前知道答案。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就會拿出家裏大門的鑰匙──那種古老的,整體修長,頂部頗大。我們把鑰匙放在《聖經》上的某個特別一章裏(我這裡不會說到底是哪一章);再把它緊緊地綁在《聖經》上;然後我們中的兩個人用手指尖鉤住鑰匙頸部,保證能夠從縫隙間提起懸掛的《聖經》。把這個奇妙的裝置放到合適位置後,我們就會一起重複念叨某個句子(這裏我不會提及);然後,我們兩個輪流問各自的問題:“如果我在這個週五的晚上邀請戴安娜〔或是阿珍,或者其他人〕和我跳舞,她會答應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聖經》就會在我們的手指尖下保持不動;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聖經》就會失衡掉到地上,除非我們先把它抓住才不至落地。

  我講這個離奇的故事並不是說,這個現象裏的《聖經》不可以用其他書籍替代,或是咒語不可用其他的。我只是想表明,作為一個非復臨信徒的男孩兒,我第一次開始深刻地認識到,《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教訓。

  撇除我童年經歷中的胡鬧不談,仍然留有一個基本問題需要解決:不管從哪方面講,我的結論是否正確?我們在這裏得到了甚麼?這部我們稱之為《聖經》的書到底是甚麼?在這樣一個到處充斥著各種各樣書籍和出版物的世界裏,是甚麼使得《聖經》成為特別的一本──與眾不同的一本?

  當我思考這些問題時,我的思想穿越歷史,追溯到了2600年以前。虎視眈眈的外國軍隊潛伏在耶路撒冷的郊外,伺機進攻,就是那位青年人上前來宣稱說自己擁有特別的超自然的智力,知道本國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危機:他說,向巴比倫降服,放棄自己,才是你們可行的選擇(見耶27:6-17)。對耶路撒冷的權力來說,那是叛國。所以耶利米“來到獄中,進入牢房”(耶37:16)。

  但是有一天,一位忠實的信使帶著國王的命令出現了。耶利米進入皇宮,面對的是一位顫抖驚悚的國王,正值全軍疲憊敵軍圍困之險境。西底家雖然神情慌張,卻鞠躬進言,低聲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可以在耶利米書 37:17節中找到:“從耶和華有甚麼話臨到沒有?”

  這真是一個特別的問題!而且基督教會驚人地宣稱,這本稱作《聖經》的聖書確確實實是主的話語。在羅馬書第三章的開始部分,保羅便提出問題,猶太人是否在世界上有任何優勢,然後他給出了這個(驚人的)答案:“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上帝的聖言交托他們。”(羅3:2)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相信,我們所擁有的這本《聖經》不僅是他們曾擁有的《舊約全書》,還有《新約全書》作為完整《聖經》的一部分。而我們所發現的──這並非與我的童年經歷不同──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且它“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希4:12),它觸探到了我們靈魂深處的那隱密一隅。但它使我們思想分歧的方式略顯神秘……,那麼,感謝上帝,將我們又重新歸回!

  這就是我們在這裏所得到的:永活上帝的聖言!

二:如何解釋《聖經》

  《聖經》與古希臘德爾斐神諭不同,後者可根據解釋者的隨心所欲的想像而盡行解釋,語言信息的傳遞盡為虛謊。與之相反,如果你願意,我們需要帶有一種“科學性”的思維來接觸《聖經》。

  這便意味著,除上面所談之外,它還與其最初的寫作語言遙相回應。而就在我們接觸經文時,需要不斷地詢問:(a)這本特別的經書對那些最先接受它的人來說意味著甚麼?(b)縱穿歷史,各個年代的信徒是如何理解它的?以及(c)它對於今天的我們意味著甚麼?

  如果我們在讀經時認為它是直接寫給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的話,那就存在著一種嚴重誤解《聖經》的高度風險。這需要具有歷史性視角,要時刻謹記,《聖經》是經過1600年的漫長歲月著成的;是在寬泛的不同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環境背景下著成的。

  另外,考慮到客觀事物的複雜性,我們必須將大量的原則應用於經文當中。我們需要語言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聖經神學家、系統神學家等等。那麼我們需要考慮到我們稱作聖經的這一文檔中的寫作文體:詩歌、歷史、預言、啟示錄、故事、比喻等等。這些形式中的每一個都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法及不同的成套工具。

  這就是我所說的要用一種“科學性”方法研究聖經的意義所在。

  但是這裏需要做出一個極重要的提醒:儘管知道以上所有的科學性方法,如果我們以為每個人須在大專院校讀幾十年或只少幾年的書,才能夠明白聖經信息的基本要旨,那麼我們會抨擊上帝的品格。那就如同在說新生兒需要有人教他如何呼吸和吮吸一樣。不,呼吸和吮吸太緊要,以致不能靠正規的訓練才能得到。

  因此,無論這樣說是如何冒險,我們須肯定這本神秘書籍,設計得既讓我們可以花上數個生命時期去探測其極大的深度而不能見底,卻又仍可讓一般人或未受教育的人獲得其最為重要的信息──他們需要為永生準備的基本信息。

  這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11:25中說話時要表達的部分意思,就是上帝已經把某些事情“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此外,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冷嘲熱諷、懷疑不信和挑剔的後現代,聖經的信息並非在我們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並詳細說明的時候變得可信,而是在它在我們心靈中內化時,我們的生命反映出那成為肉身而住在我們中間的道時變得可信(見約1:1,14)。

第三:聖經的中心點

  對聖經心存懷疑觀點的學者們形容聖經是“充滿了錯誤,矛盾和混沌歷史的記錄”,范德堡大學學生凱薩琳·普蕾特對此回答說,他們一點兒也沒有動搖過她的信仰。一篇近期刊載的華盛頓《郵報》文章說:“那是因為普蕾特心中持有《聖經》真理之宏觀畫面的觀點”。對於普勒特來說,“這意味著《聖經》道出了終極事物的真理,如創造和救贖。”

  一語中的!

  正確理解聖經意思是看大圖畫。創造的故事正是人類家族起源歷史實錄,在那聖經神學家們稱為“救恩史”(Heilsgeschichte)當中不可或缺的支架;但在墮落的航跡中,創造也把我們指向上帝在耶穌基督的再造。《出埃及記》正是以色列人出離埃及為奴之地的拯救實錄;但理解更寬大的圖晝意思是在故事眾多細節之上,把事件看為全人類通過宇宙解放者耶穌基督脫離屬靈捆綁的描寫。

  當我們解釋《聖經》時,應當不斷想像數以百萬計的民眾在聽我們說話時感到好奇:中心點是什麼?我們應當續續不斷證明聖經的所有中心點正是耶穌。他正是中心點所在!

  正如《啟示錄》第5章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一章的開始段落中,約翰看到上帝的手中有書卷,他大哭,發現宇宙中沒有“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的。直到耶穌前來,如同“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祂被描述成“坐寶座”的……(第6節)。

  描繪出的是一處艱難景象;但是我認為這意味著,耶穌處於宇宙大權的核心和中心位置,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在祂身邊的。當祂打開上帝手中的那個令人敬畏的書卷時,整個宇宙──成萬上億的天使加入進來,“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擺脫出來,敬拜上帝:“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5:13)

  理解《聖經》意味著我們這個上演著古老恐怖戲劇的地球,最後是在所有立於上帝寶座周圍的受造物口唱恩典的凱旋之歌中結束的,耶穌基督就坐在榮耀的寶座中心那裏。

  ──羅伊·亞當斯是《復臨信徒世界》的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