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全球宣教佈道

全球佈道運動開展20周年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毅然而立,正在迎接那偉大時刻的到來──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榮耀,而是主的榮耀!”全球總會前任會長尼爾·C·魏爾遜在介紹全球佈道組織時這樣寫道。這份介紹書提交到1990年在印弟安納州印第安納波里斯召開的第五十五屆全球總會代表大會的代表們的手中。“祂正在呼召我們進行某種我們向來未曾夢想過或是未曾嘗試過的,更加偉大,更加艱巨卻也是更加令人激動的事工。”他接著寫道:“隨著我們的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祂正在呼召我們進行全球佈道。”*

  包含在大會第一份的《全球總會簡報》中的這份文件,默默承認一個事件,就是如果與全世界人口中仍然尚待有人以耶穌基督福音去接觸的絕大部分相比,教會在傳福音給“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14:6)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到了一個地步,已經算是起不了什麼作用。

  魏爾遜指出,在當時,全世界有1,800個民族或是語言群體,代表著超過二十億人,對復臨信徒及其獨特信息完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完全沒有聯繫的。

  據魏爾遜所說,全球佈道的目標是“要在公元2000年以前,建立一群復臨信徒,要在所有1,800個未曾接觸的群體中存在,這些群體各有一百萬人。”

  “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十年裏,我們每隔一天就要在上述未曾到達的地區裏至少培植出一個新教會!”他在文章寫道。

某些看法

  蓋理·克勞斯是全球總會復臨宣教佈道辦公室幹事。自從全球佈道組織工作在印弟安納波里斯被採納以來,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克勞斯引證了對外宣教佈道在建立全球佈道之前及之後的主要不同。

  “縱觀歷史,包括福音派在內的所有基督教教會向來傾向於把各種資源──經濟、人力或是其他任何種類的──都用於教會最為強大地區的事工上。”他說道:“〔全球佈道〕目前正對這一問題進行重新思考,認為事實上我們需要把各類資源、關注點以及注意力,轉移到世界上那些本會並不強大的民眾群體和世界地區中。”

  對於那些在復臨教會中,把受洗數目包括在衡量教會發展的指標的人來說,這是有點冒險的改變。這就是說,與其在那些可以合理預期成千上萬人受洗的地區工作,不如把教會資源投放到那些在佈道工作困難的地方。“向全球教會說‘讓我們放慢增長速度’是有可能的。”克勞斯說道。

  正當新的行動被視為巨大挑戰之時,長期來說,它很有機會出現空前的增長。把教會宣教佈道焦點轉向世上基督教少為人知或幾乎無人知曉的地區之需要,是難以逃避的。

  在田納西州歐特瓦的查理斯·泰勒,現在已經退休。1985年,他受尼爾·魏爾遜委任,發展當時稱作“全球性策略”這一專案,其目的是要將福音帶到全世界去。

  泰勒開展一項策略,就是開始那發展領導和經濟自助的過程,以致在發展中國家的教會,就不再太過依賴來自其他較為發展的國家的教會領袖們和經濟方面的支持。

  在過程中,泰勒和其他代表開始觀察其他基督教組織和教派發展出的宣教模式。結果是將事工重點從受洗數目轉移到進入“未得之民眾群體”上。所謂“未得之民眾群體”,定義就是“一個符合以下描述的民眾群體,就是在整個民眾群體當中並沒有本身的一個社群,是相信基督教而有足夠人數和資源,不用靠外來〔踦文化〕的幫助,即可向整個民眾群體傳福音的這樣一個民眾群體。”

  泰勒仍然記得一次的衝擊,就是列印一份超過100頁長的稿件,每頁50行,每行有一個擁有一百萬或者更多人口的地區──其中1,700個地區中並沒有一位復臨信徒。當泰勒和當時的全球總會總會副會長羅伯特·克魯斯特休斯把列印稿件張開,橫跨全球總會禮堂的前面時,信息很是清晰的:當世界部分地區中復臨信徒對外宣教佈道事工已是強大或是日益壯大之時,世界的其餘部分卻一直幾乎沒有福音傳到那裏。

紮根計畫

  在1990年全球總會代表大會之後,現任總會副會長邁克·賴安(Mike Ryan)當時被推舉上來領導全球佈道新組織。基於他在印尼一直所從事的工作,賴安開始發展一種以某一類他稱為全球佈道先鋒的人事為基礎的宣教佈道模式。

  全球佈道先鋒是由教會選取出來的一位平信徒,給予少許薪酬,被要求移居進入新社區,以身示範基督教的價值而教導福音。“這是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克勞斯說道。“當然,在傳統的模式中,我們一直要把宣教佈道士派往已建立教會的地方。傳統的宣教佈道士仍是極為需要的,與此同時,在新地區在新人群中開展新會眾時,先鋒當以獨特的角色來事奉。但無論先鋒在哪裏事工,他們看來和別人一樣,生活和別人一樣,在一種效仿耶穌化身為人的事工中服務,與人們交朋友,建立橋樑關係。”

  克勞斯說,在全球佈道的第一年裏,先鋒會被引入,平均為期12個月。但對於這種事工方式,很快就會明顯地見到,一年並不足以做成持久的改變。“植堂是一件事,”他說,“而確保他們扎根並得到門徒訓練又是另一件事。”現在,先鋒獻身到社區的平均時間長短至少是三到五年。

  全球佈道計畫目的是把復臨信息帶入最明顯有需要的地方。在當地的教會可能漸漸意識到有一個地區沒有復臨信徒。區會就向聯合會申請基金,然後提到所屬分會,最後到達全球總會的全球佈道辦公室。



具體分配:從2005至2009年,全球佈道部一共收到6765個專案的申請,關乎到9702位全球佈道先鋒在163個國家的工作。這些項目的總費用超過六千八百三十萬美金,其中三分之一由全球佈道支付,其於的經費來自分會,聯會和區會。

  “我們有一個看著每一個計畫項目的管理委員會,”克勞斯說。“我們會問:這是一個新地區嗎?這是一個開展新會眾的計畫嗎?如果它不符合這兩點,我們會退回這申請項目。”

  而獲批准的項目,連同著從教會每一層的機構而來的基金返回當地開展,因此從每一層的機構都付出一部分買入投資。“我們沒有從那工作實地收到很多對項目的投訴,”克勞斯說道。“每一層的機構都是有分提出項目的。就每一層的機構都在經濟上貢獻的意義來說,這些項目都是他們所擁有的。”

面臨的挑戰

  從在印弟安納波里斯召開的全球總會代表大會至今已有20個年頭了,應該如何評估全球佈道呢?“在全球佈道剛開始時,本會僅擁有六百萬教友。”克勞斯觀察。“現在,我們教友的數目是大約一千六百萬到一千七百萬之間。全球佈道並非導致那所有的增長,但如果你看看在那時期所植的堂,有人會提出主要是透過全球佈道的行動。”

  然而,就在教會增長之時,世界人口也同樣增長──由1990年的近五十億發展到現今的七十億。全球佈道的目標原是要在公元2000年以前,建立一群復臨信徒,要在所有1,800個民族和語言群體中存在,這些群體各有一百萬人或以上。至今,教會在其中只有大約1,400個中成功了。而過去20年,擁有一百萬或以上人口的未得群體之數目實際上在世界上的兩個地方上升了。

  賴安解釋說:“我們開始在1700個〔未得之民眾群體〕裏工作,但人口隨即開始增長。”地球上有二十多億居民,大致相當於超過2,200多個群體,從未聽說過耶穌和祂的福音。

  “如果我們沒有進展,我們現在就會有大約3,600個〔未得之群體〕,除非我們有目的地說:‘我們希望這分析完成,並希望建立這些教會。’”

  然而這帶來問題:怎樣才算“有復臨信徒存在”呢?十位復臨信徒在一百萬或以上的人口中,嚴格來說意思就是有復臨信徒在那裡存在。可是,正因為那存在可能對住在該地區的999,000人是一無所知的,進展的其他量度繼續保持原先的數字。

  賴安引用一些印象深刻的統計數字:1990年,在印度有近318,000名復臨信徒。在二十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達到近1,400,000。1990年,在一個非組織地區可以確認得到的復臨信徒只有18,000名,現在有400,000人確認自己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在一些國家裏,復臨信徒會眾的數目可以用一隻手上的手指表示出來;在今天,賴安說:“我們有幾十個教會遍及那些地區──十分艱苦、困難的地區。”

  事實上,據賴安所說,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教會在10/40視窗教友人數增長率達270%,這與世界上其他地區大約90%的增長率形成對比。

  很明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令人擔憂。復臨宣教佈道辦公室已經認定傳福音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首先,當然是10/40視窗──世上包含最大非基督徒人口的部分。這一地區從北緯10度延伸至40度,從北非到亞太地區。這裏生活著世界上60%的人口,其中占大多數的並不是基督徒。

  全球佈道的第二大挑戰,是住在世界大都市的巨大人群。超過5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像孟買、東京、墨西哥城、聖保羅等大城市中。正當在以上一些城市中基督教為人所知時,在許多地方復臨信徒的存在幾乎不引起人的任何注意。

  最後,全球佈道的第三大挑戰,是增長中的世俗化和後現代人口,尤其在澳洲、西歐和北美,再加上亞洲和南非的很多主要城市。在世界這些地方,對任何種類的宗教感興趣的人實際上正在減少。在那些過去人們在某程度上可能參與討論關於聖經的屬靈事物的地方,越來越多人變成對《聖經》文盲,《聖經》看似並不相干。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全球佈道宗教研究中心已經在世界的好幾個地方建立起來,以擴充材料和方法,去觸及那些不是復臨信徒,不是基督徒,甚至可能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見頁側欄)。

  “我們需要坦誠地說,”克勞斯說。“比起在全球佈道開始之時,今日地球上有更多人是復臨教會未曾觸及的。”

  “但我們須認識到上帝已經邀請我們成為祂計畫的一部分。我們不是祂的計畫,而是他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的任務是要保持忠心,利用每次機會與人分享祂的愛,盡我們所能以很多創意的方式與人分享復臨信息,為聖靈降臨禱告,並為開闢新路禱告。”

  賴安強調另一項準則,可以測量教會對外的宣教佈道:“我們當以薪火相傳作為主要的貢獻。二十年後,我們當中有些人會離開工場。是否有年齡在18歲以上的人心中充滿激情,願意把福音帶給世人呢?”

  好的,有這樣的人嗎?

  * 全球佈道刊登,《全球總會簡報一,復臨信徒評閱》,1990年7月5日。

  ──史蒂芬·查韋斯是《復臨信徒世界》的總編輯。


資助全球佈道

  全球佈道的啟動基金來自在1989年和1990年間出售羅馬林達食品公司 (Loma Linda Foods) 後所得的款項。以其銷售收益設立捐贈基金,支助全球佈道的經營成本。來自每年禱告周的克己捐也用於全球佈道計畫,而全球佈道也得到個別捐助者的支持。

  在聖路易斯召開的2005年全球總會代表大會建立了復臨宣教佈道辦公室,旨在監督全球佈道並在整體上提高復臨信徒宣教佈道的意識。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復臨信徒越來越多地向一些特別的地方性計畫進行捐獻,這樣,普通佈道捐款相對於總捐款額的來說,百分比一直在減少。

  安息日學捐支持著一些新設和已建立的宣教佈道計劃──醫院、診所、學校等等──而給全球佈道基金的捐款是擴展至那些還沒有復臨信徒存在的地區和人群。

  如果你想瞭解復臨信徒宣教佈道資源和相關報導,請瀏覽www.AdventistMission.org


大家分擔

  從2005年到2009年,全球佈道辦公室接到了6,765個項目申請,涉及到來自163個國家的9,702位全球宣教先鋒。這些項目的總費用超過$68,300,000美元,對此全球佈道辦公室大致提供了基金的三分之一,其餘則來自分會、聯會及區會。


理解我們的鄰舍

  全球佈道組織的一部分是全球佈道宗教研究中心的建立,這中心是為了與信徒們(或者非信徒,根據情況而定)互動的人們提供培訓和資料而設,他們均來自世界各大傳統信仰: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世俗主義/後現代主義。

  這些宗教信徒們有典型地生活在10/40 視窗,那裏的基督徒通常占少數人口。但是由於移民等原因,這些世界宗教的信徒們不斷地移居到西歐和北美中稱為基督教國家的地區。

  “10/40視窗正進入到西方世界中,”復臨信徒宣教佈道辦公室全球佈道研究中心主任高諾恩·迪奧普說道。“我們的鄰舍經常是佛教徒、印度教徒、猶太教徒、世俗主義者/後現代主義者。來自遙遠地區的人們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的鄰舍了。”

  研究表明,北美居民中,35.6 %的佛教教徒、22.7%的印度教徒和67.8%的穆斯林表示認識基督徒(在歐洲的數字是31.8%的佛教教徒、57.6%的印度教和18.5%的穆斯林)。結論:許多基督徒在所在社區裏接觸不到非基督教教徒。(來源:Todd M. Johnson and Charles L. Tieszen, “Personal Contact: The sine qua non of Twenty-first Century Mission,” 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 October 2007, p.494)

  很明顯的是,外國宣教佈道士不是從事宣教佈道的唯一分子。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的信息,或者想知道五所全球佈道宗教研究中心的聯繫方法,請瀏覽網站:www.AdventistMission.org並點擊右側的“全球佈道”(Global 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