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從一張廢紙中得到的印證

《復臨信徒世界》正在以一種令人驚奇的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

  一張又破又皺的紙在微風中瑟瑟搖曳著,它仿佛在召喚路人將自己從那骯髒的路上拾起。查理斯·朋加尼和他的朋友們正是這樣做了,而他們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永遠的改變。



奉獻:2005年7月2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主席楊寶生牧師,在編輯威廉·約翰森向那些參加2005年全球總會的成員揭開《復臨信徒世界》首發本的封面之後,做了一個奉獻禱告。

  朋加尼和馬拉維的一小群基督徒正在不知疲倦地傳揚著福音這大好的信息,他們的腳蹤遍及各自的祖國和莫三比克大地。儘管他們並不十分確定該如何做才能完成這項使命,但是在宣講信息時卻仍然熱情洋溢。2008年9月,他們開始向上帝禱告,把自己的心意和願望完全吐露給主,祈求得到祂的引領。

  他們並不是只獻上一次的禱告,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就在那三天的時間裏,這一小群信徒一直在誠摯地懇求主,而到了第四天他們便得到了答案—這是一個十分確定的答案。

  這群信徒正在路上一起走著剛好發現了這張紙,將它撿起來的時候看到了它的名字和出版日期:《復臨信徒世界》2006年6月。扔到路上的只有第29、30頁的這一張。但是這些信徒拿著它時總是心懷感謝地對待這張折皺的紙張,深信這是上帝把它留在那裏是為他們準備的。這些信徒已從張張破損的紙中得到了明顯的確證,他們的使命是要把復臨信息推廣開來,並要繼續向前行,學習它並且將之與他人分享。

渴了就給他喝水,尋找生靈

  儘管創立《復臨信徒世界》的初衷是要聯合、通知並且鼓勵教友,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忽略這一事實,對於一些人,它是對外事工中唯一可以使用的工具。而對於那些讀到《復臨信徒世界》的人來說,它確實可以成為一股水流,滋潤那饑渴慕義之人的心靈。

  位於喀麥隆的中非聯合會公共傳播、公共關係及的宗教自由部幹事亞伯拉罕·巴卡里說:“我們在這裏為對外事工做出努力之時,《復臨信徒世界》雜誌真正地給予了我們巨大的幫助。”巴卡里曾前往乍得共和國的凱洛,負責舉辦於2009年4月進行的佈道運動。他帶著上百冊的雜誌分發給那些“最應該得到它的與會者們,他們從第一周至最後一周天天都會出席會議。”巴卡里如此解釋道。由於這裏建立起了強大的新教社區,所以人們都知道他們對復臨信徒信息並不友好。但是當與會人員們收到《復臨信徒世界》之後卻深感印象深刻。“這本雜誌的品質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巴卡里說,“人們因此消除了復臨教會是貧窮教會的消極觀點,並且對它提出問題想做進一步的瞭解。”

  讀者們發現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教會。他們深感驚訝,尤其是在讀到封面故事,由赫伯特·佛得與魏羅娜·卡里馬巴迪(2009年1月期)所寫的《恩惠號與聖經》。在佈道系列活動結束之際,有18位人士接受洗禮,並且有20多位登記要進一步學習研經課程。

  但請先稍等一下──還有更多事發生。2009年8月,FM電臺(“Il Est écrit”電臺)在喀麥隆雅溫德廣播。該電臺組織了一次到孔登奎中央監獄的訪問活動,該監獄是本國的最大的一所。巴卡里和一群復臨信徒為服刑人員們帶去並分發出1000冊《復臨信徒世界》,同時帶去的還有為他們準備的食品和衣服。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寫信感謝復臨信徒,並要求他們在監獄裏面組織一個禱告小組。巴卡里說:“甚至在我們回復他們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行動了!”禱告組至今一直在進行之中。



共同計劃:2009年11月,《復臨信徒世界》編輯比爾·纳特(左)在韓國首爾會見了《復臨信徒世界》的發行經理P·D·淳牧師以及駐紮韓國的編輯鐘克望牧師和炯望求牧師(從左到右)。

  “在一些地區我們缺少復臨信徒材料,而《復臨信徒世界》已經發展成為其中的主要材料來源,並且應用於對內及對外事工。”巴卡里總結說,“開始時我們並不知道如何發送這些雜誌,有時它們會被打包送到不會使用它的地方。但是一旦我們的成員意識到它們會是多麼地大有能力,那麼我們的聯合會辦公室就很難再把它們儲藏超過一周了。而一旦雜誌運達,人們很快便會把它們領走。”

  教友們率先與人分享《復臨信徒世界》。來自尼加拉瓜的艾達·佛來希在信中寫道:“我很喜歡這份雜誌,尤其是倪雅各的名為《唯一在預言中指明的一個運動》的封面故事(2009年6月期)。我是這份雜誌的熱心讀者,同時也在做宣教佈道事工—在公車、購物廣場和銀行等地點向人們分發這份雜誌。”

播種,生根

  在2004年初該計畫首次被構思出來的時候,《復臨信徒世界》潛在的傳福音影響還沒有顯明出來。在《復臨信徒評閱》副編輯羅伊·亞當斯及其他人的想法的激發下,全球總會會長楊·寶生敦促後來成為《復臨信徒評閱》主編的威廉·G·詹森能夠有新穎的考慮,擴大該刊所能到達的地區,即《評閱》的世界版所未能服務到的地區和人群。《評閱》世界版在每個月的第二周印刷出來,是該期刊四周版的一部分。在這幾周裏,一冊原稿將放在會長辦公桌上,通過後人們再將此計畫印製成近一百萬冊的月刊,最初是英文版。其中還有一家小型印刷社在韓國運作。

  當該計畫在2004年有所發展時,便確定出其印刷合作夥伴。資金來源被再次吸納進來,工作人員也開始往改進的計畫中填寫內容,這樣就會滿足我們全世界範圍內龐大而多樣的復臨信徒家庭的需要。到了2005年年初,事態已初見倪端,這個新期刊已完全定名為《復臨信徒世界》並即將問世。到了六月份,在於聖路易斯召開的全球總會大會期間,詹森把《復臨信徒世界》介紹給了楊·寶生。此時成千上萬名會眾齊聚在聖路易市。設計方案和發行分配方案快步向前邁進,2005年9月1日成為《復臨信徒世界》首次推出的日子。第一版稱為“地下教會”──其中講述了世界各地那些在常在困難和秘密的環境聚會的復臨信徒的故事。

  在編輯比爾·納特的努力下,《復臨信徒世界》在2007年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已經出版了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版期刊,並且在世界上的更多地區發行。同時還出現了印尼文(印尼語)版,之後在2008年發行俄語版,2010年1月發行德語版。現在的《復臨信徒世界》是本會147年歷史上發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雜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徒期刊之一。

各個分支機搆伸入全球

  我們當代最流行的詞語就是“全球化”。如果你不知道“全球化”的意思,那麼就思考一下本刊的跨度吧。

  儘管《復臨信徒世界》是韓國復臨教會註冊並且資助興辦起來的,但其管理和編輯團隊有兩個地點,一個是在美國馬里蘭州總部,另一個是在韓國總部。這些團隊確保每個月會有1500萬冊同時1在八個國家中用七種語言印刷出來,再分發至120個國家,從岡比亞(西非)到蒙古(亞洲),從阿魯巴島(加勒比海)到辛巴威(南非)。那是許多可以環遊全球的紙張—成包成捆地—用船泊、飛機以及公共汽車運輸;用摩托車或自行車進行托運。實際上,單是一張從位於馬里蘭州黑格斯敦的出版社印出的一張就代表著100噸的紙張。這是四種方式托運的結果—每一個月都是如此!

  而這還不是全部。該期刊在互聯網上也深受讀者們的歡迎!《復臨信徒世界》在網路上擁有12種版本,包括漢語(中文)、韓語、阿拉伯語、俄語、烏爾都語、越南語及其它語種。為完成這項事工,《復臨信徒世界》與分散在全世界的12位翻譯員以及許多校對員共同努力—從奧地利的格拉茨到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布;從巴西的塔圖伊到黎巴嫩的貝魯特。

  然而,如果沒有五位菲律賓網路管理員的努力以及位於美國猶他州和密歇根州上傳這些資料的兩個服務商,上述事工的努力就不會對全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這就是“全球化”的意義所在。

  當然,《復臨信徒世界》並不只是唯一的步入全球化軌道的教會事工。復臨信徒世界電臺是全球性電臺,希望頻道也是如此,二者都在我們的星球上擴大著自己的傳播範圍。本刊與這些事工人員緊密合作,享受著這種協同作用生髮的意義,沒有這種基礎一切都難以成為現實。它與AWR合作,共同通過空中電波推進我們在越南網站的事工。《復臨信徒世界》通過希望頻道上的網站張貼廣告,吸引讀者閱讀本國語言版本的線上雜誌。

  該期刊為獲得全球人士的注意,所採用的方式和工具在歷史上都屬首次。《復臨信徒世界》潛在著400萬的讀者和聽眾。《復臨信徒世界》致力於將其資源善加利用,使之具有全球性的衝擊力──在全世界設立分支機搆,並且傳揚福音信息。

禱告請求和信件如雪片般飛來

  全球範圍事工努力的結果可以從每月如雪片般飛來的數目眾多的信件和禱告請求中窺見一斑。讀者們通常在信中寫到要為某個人禱告;或者他們因為某一篇特別文章而深受感動。

  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來自巴西的赫爾達·馬瑪尼在信中寫道:“在每一期《復臨信徒世界》到來之前,我總是在焦急地等待著。而我總是最先要看到每期的佈道故事。閱讀這些故事常常能感動我,看到上帝的大能在人們心裏所做的大工每每讓我淚流滿面。”她在信中解釋了2008年10月期的文章《不是她們的過錯》(勞倫·薩勃得)是如何鼓勵她去思想如何幫助文中提到的那種類型的人們。據馬瑪尼所說,她一直在“等待上帝呼召她去做類似的事工。而像這樣或那樣的故事總是藉著為他人事工的熱情來填滿我的靈。”

  長期以來人們對本刊還有別樣的印象。來自英格蘭特福德的格裏塔.安斯柯伯這樣寫道:“好長時間以來我一直想寫信給《復臨信徒世界》,向負責聖經學習的馬可·芬尼表示感謝。他們的工作給了我巨大的幫助,也給我剛剛去世的98歲父親帶去了極大的益處。”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在和每況愈下的智力頑強鬥爭。以前一些事情也讓他有一種負罪感,時時揮之不去。他擔心那會阻斷他與上帝的聯繫……我把馬可·芬尼的聖經學習一次又一次地讀給他聽,他從中得到極大的鼓舞。他衰弱的頭腦能理解那些樸實的句子並得到安慰。看到父親的精神有好轉,我也感到鼓舞和慰藉。”

  我們頻繁收到的信件是尋求禱告和文章評論,但有時讀者們的來信是要尋求幫助。加爾文·阿奇恩對本刊中教友們的經歷而深受感動,他是一位肯雅藉男士,出國學習去了。他第一年在那裏時,他寫信給《復臨信徒世界》,要求本刊寄語鼓勵他,並且郵寄一些屬靈材料給他,因為他發現在當地很難找到一所復臨教會。《復臨信徒世界》回復給他──並登載了他的信件。

  幾周後,來自澳大利亞的馬琳·金-亞當斯來信說她曾在阿奇恩讀書的地方教過英語,並且認識一個可以幫助阿奇恩在那座城市裏找到教會的人。阿奇恩現在已經與“以斯帖”取得聯繫,而她也答應帶他去教會。心情激動的阿奇恩回復說:“十分感謝。阿門,謝謝你們!”

  《復臨信徒世界》不僅要滿足饑渴的心靈;還要播撒種子!當然,大多數的禱告要求和信件來自於許多國家的復臨信徒讀者3。但是每個月還是有令人驚奇百分數的信件是非復臨信徒寫來的,他們手頭上也擁有本刊──有時來自某家旅館間、市場或是朋友那裏。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芭伊莎·伽瑪初和但以理·瑪莫收到了《復臨信徒世界》,並且表達出在瞭解更多有關我們教會和事工的事情時擁有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在從朋友那兒得到一個副本時,瑪莫從阿迪斯阿貝巴的一家眼科診所那兒獲得本刊。瑪莫說:“我來自猶太家庭,在我的宗教信仰中,我唯讀《舊約》。我想要你們教我有關《新約》的知識。”

  《復臨信徒世界》所收到的讀者回復不僅代表著印刷事務,還生發出一種交流──關係──這可以在《復臨信徒世界》中找到,它已經能夠為基督栽植、培養並贏取生命。

正是上帝的恩典

  這些故事和真實事蹟是對主大能聖工的見證。作為祂的孩子,《復臨信徒世界》走入人群,並嘗試將所有的人帶到祂的面前,這樣他們就可以從生命樹上獲取勝利。《復臨信徒世界》的事工人員心存喜樂,然而為人謙卑,這都是主計畫中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它的不可思議,就是通過這一張紙,上帝把這本期刊用作使世界大不同的工具。


接觸《復臨信徒世界》

  雜誌通常並不是只靠著其硬體得到傳播的,而是會生發出許多的“接觸面”。換句話說,一份雜誌被人買下之後,這個人通常會把它傳閱給自己的母親、兄弟、姐妹等人。這樣一來,這份雜誌通常就會有四個以上的人閱讀。10000份的發行量可以增加至40000份,這才只是從直接接觸到的人數計算得來的數字。《復臨信徒世界》也是一樣。尤其是在非洲,我們聽說到至少會有5-10位“接觸者”。這意味著印刷出來的《復臨信徒世界》可能會被全球六千萬的人士讀到!本刊創辦得十分成功。這一點你可以從復臨信徒家庭及非復臨信徒家庭中看到,你也可以在醫院、醫生辦公室、市場集市及其它地方看到。


雜誌的內容

  第一期(2005年9月)介紹了雜誌的模式是頭五年一直所堅持的樣式:一個主要的封面故事,通常是有關拓展教會使命和見證視角的故事;一個基本的新聞版塊,報導著影響著一千七百萬會眾教會的狀況;一個靈修故事;一個聖經研究版塊,由馬可·芬尼執筆講述傳福音事蹟;一個聖經問題欄目,由聖經研究院幹事安吉爾·羅得里格斯執筆;以及來自總會會長的月欄。其他受歡迎的特寫包括懷愛倫女士的再版文章。她是主的使者,她的見解和指引是本會的基礎所在。另外,我們還有一個關於本會二十八條基本信仰的每月特寫。雜誌中的文章是有關復臨信徒傳統和服務機會的事情。而復臨信徒生活也時常會出現在雜誌中。來自全世界眾多國家的信件和禱告請求在每月的“世界交流”和“大家園地”中刊登出來。

  1 語種包括英語、韓語、印尼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德語;印刷社在美國、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印尼、德國和奧地利。

  2 我們有兩位菲律賓網路管理員以極大的熱忱獻身給耶穌——以及《復臨信徒世界》——他們將從《復臨信徒世界》工作獲得的報酬用於支持《復臨信徒世界》宣教團隊的印尼之旅(2010年3月)。一行十四人等驕傲地佩帶著《復臨信徒世界》字樣的橫幅,與當地的人們分享這本刊。據網路管理員雷蒙·侖屯甘說:“《復臨信徒世界》對我們正在幫助的教會和我們所遇見的人們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3 單是從2009年6月到2010年3月,我們就收到了來自以下47個國家和地區的禱告請求和信件:阿根廷、澳大利亞、孟加拉、伯利茲、百慕大群島、巴西、喀麥隆、加拿大、智利、捷克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英國、埃塞俄比亞、法國、德國、格林納達、加納、瓜德羅普島、海地、印度、肯雅、利比利亞、馬達加斯加島、馬拉維、馬來西亞、馬提尼克、毛里求斯、墨西哥、莫三比克、荷蘭、尼加拉瓜、尼日利亞、挪威、巴基斯坦、巴拉圭、菲律賓、波蘭、布隆迪、塞舌耳、南非、蘇丹、瑞士、坦桑尼亞、烏干達、美國、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金伯利·勒斯特·馬蘭是《復臨信徒世界》雜誌的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