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仰
教會,任何人?

為什麼忙碌的現代人(及後現代人)仍舊需要教會

  作為一個孩子,教會對我來說是一個好地方,也許有時候有點令人乏味,但本質上還是好的。以後,我非常欽佩的一個初級安息日學校的老師在教授了所有關於美滿婚姻的好東西之後,和一個男人跑了。多年之後我變成了憤世嫉俗的人。教會不是她應該是的樣子。教會裏充滿了假冒為善的人。教會──等一等。這個難以形容的教會是誰或是甚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由數百萬單獨的面孔所組成。教會是由煩人的、積極的、充滿愛的、自私的、真誠的、假冒為善的、施予的、受傷的、困惑的、聰明的、精疲力竭的、脆弱的、感覺遲鈍的、懶惰的、不辭辛勞的、圓滑的、懷有盼望的、苛待的、好批評的、謙卑的個體所組成。人們,每一點上都與我一樣的人。每一點上都與你一樣的人。我們就是教會。

上帝那貫穿歷史的神蹟

  那麼數百萬不同膚色的、不同生活期望的、不同語言的、不同想法的、不同文化的個體所共同持有的是甚麼呢?完全就是一個神蹟!這個神蹟有一個名字──耶穌。教會是一個承認耶穌基督是主和救主的信仰者們的團體。

  上帝總是擅長於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太19:26)。我們可以把我們靈性的根源回溯到一個賜給那無子嗣的老人的不可能的應許(創12:1-3)。上帝使不可能成為可能,賜給亞伯拉罕許多的子孫。然後,他從奴役中把混雜的一群人都帶了出來。“曠野中的教會”(徒7:38)有紅海向他們打開,早餐也送達於他們的帳篷前,磐石中湧出了水泉。他們不是完全的:他們當中有發怨言者、偶像崇拜者、小偷、貪食者及抨擊領袖的人。但是上帝卻靜靜地著手從個體和團體方面進行淨化和清潔。上帝呼召他的教會作為個人去經歷他的救贖,再將邀請向別人發出(賽56:7)。有些人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有些人則總是反駁上帝。上帝有最後的話語──他就叫耶穌(約1:1-3)。

  在耶穌裏上帝開始了另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耶穌開始訓練一把爭論不休的門徒。之後,大家知道十二個人為上帝翻轉了世界。撒但試圖用迫害來撲滅羽翼未豐的教會。上帝行了不可能的事。教會走向了全球。接下來,撒但又試圖在教會中引入人的教訓來使基督維繫生命活力的血被隱藏。難以撲滅之改革的烈火呼召教會回歸於她的真元首。但是他們很快又顯得自滿。上帝就再一次行了不可能的事。他呼召一小群年輕人(實際上所有的人都在30歲以下)。他幫助他們重新發現那些特別的真理,並賜給他們恩賜和重要的工作。這就是你我,還有數百萬其他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所要做的工作。我們是上帝藉著我們的先鋒們所行之神蹟的一部分。

隱喻1:身體

  上帝總是對他的教會懷著理想。舊約與新約聖經用隱喻的語言描繪這些理想。這裏是四個我最喜歡的,來促進我們屬靈的胃口。第一個是相當明顯的隱喻,教會是一個身體(林前12:12-27)。我發現它有獨特的相應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總是在一根手指夾在門縫中,並在痛苦中舉起受傷的手指靠近身體和嚎叫的時候,會感覺到我們的胃糾結起來了。作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我被錯綜複雜地與你聯結在一起。你的痛苦和損失直接或間接地成為我的痛苦和損失。我需要對你更加敏感。我們需要互相支援,因為沒有你,我不會去任何地方。

隱喻2:建築物

  我經常把教會想成相當靜態、固定的建築物,也許每10年重新整修一次。然而,保羅論到教會好像是一座由活的石頭所構成的聖殿(林前3:9-17)。在世界的一些地方,我已經瞥見了“活的”聖殿。在這些地方,教友大大增長,以致建築物不能容納,資金不足應付。在第一次訪問一個教會時,你會發現40個成員在泥地面上敬拜,厚木板是座位,蘆席是牆壁和房頂。六個月裏,地基已經挖下去了,教友人數增長到60人。過了三個月,兩堵牆樹立起來,水泥地也鋪上了,教友人數則增加到70人。六個月後,浸禮池造好了,另外的兩堵牆也樹立起來了,教友人數達到了100人。一年以後,房頂蓋好了,有木制的長椅子,教友人數達到150人。然而,最後的裝修不得不緩一緩,因為教會到如今已經啟動了一個在泥地面上敬拜,以蘆席作為牆壁的夥伴,多餘的建築資金將不得不用在幫助新的夥伴上。我想,保羅所指的是這些在發展的聖殿,每一堵牆都互相支持。你和我,作為在個教會裏面活著的石頭,可以為基督變成一個有活力的地標。

隱喻3:新婦

  第三個隱喻包括一種個人的宣告。我喜歡婚禮。所有那些美麗花朵的佈置都關係到一個如此吸引人的事物。那就是新婦(林後11:2);任何普通的女子都會變成一個美人兒,穿著白色的禮服,煥發著幸福的容光。在上帝的眼中,這個教會,帶著它所有的瑕疵,不是普通的女子。當我們愛上耶穌,並完全沉浸在他為我們所做成的純潔之中時,你和我就變得燦爛而美麗。

隱喻4:家庭

  我不認為我可以把家庭作為一個隱喻。對我而言,教會不是一個家庭;它就我的家庭。過去的二十年裏,我血緣家庭中的大多數人總是在很遠的地方;但是我卻總是有家庭。那些促動我的人。那些在我的小女兒開口說話時和我一起興奮的人。那些和我一起為失去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而哀傷的人──不是很多很多的人,只有不多的幾個──乃是我的家庭。

  多年以前,我的父母在羅馬有一個短期的逗留,那是安息日,於是決定去教會。有一個說英語的婦人在聚會中作翻譯,之後堅持要帶我父母回家吃午飯,並在下午帶他們到處看看。那種熱情好客還不止於此。婦人和她的丈夫騰出他們的臥室,這樣我的父母可以睡他們的床。在機場,我的母親,被那種善意弄得不知所措,試圖表達她的感謝。那個婦人微笑著說:“這是為家庭所做最小的事情。”家庭?是的,你和我也許是完全的陌生人,可我們是一家(弗3:15)。

  當我看著這個教會所面臨的把天國的福音傳遍世界的龐大使命時,我能感覺到不知所措。當我觀察教會,我看見我們經常向不同的方向牽拉。我能感覺到大失所望。當我觀察我自己的生活,我看見食言和扭曲矛盾。我能感覺到不可救藥。但是耶穌已經應許,“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5:27)我想要堅持作上帝教會的一部分。我想要成為上帝神跡的一部分。

  ──陳陶·克林貝爾是一位家庭學校的老師、一位家庭主婦及一位作家,住在美國馬里蘭州銀泉。


基本信仰第十二條 教會

  教會是承認耶穌基督為主、為救主之信徒的團體。繼舊約時代上帝的子民之後,我們蒙召從世界出來,一同聚集,為要崇拜、交通、學習上帝的聖言,舉行聖餐、服務人群及向普世宣講福音。教會是從成為肉身的道基督,與寫下的道聖經獲得權柄。教會是上帝的家庭,祂所收納的兒女,其中的分子活在新約的基礎上。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以基督為首的信仰的團體。教會是基督的新婦,為使她潔淨與成聖而捨命。當祂凱旋復臨時,祂會獻給自己一個榮耀的教會,是祂的寶血所買來歷代忠心的信徒,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創12:3;徒7:38;弗4:11-14;3:8-11;太28:19,20;16:13-20;18:18;弗2:19-22;1:22,23;5:23-27;西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