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纵览
他们为什么离开?

把年轻人留在教会必须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当我们回顾生命中已经走过的时光时,很容易想到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教育和事业方面所走的路,所选择的终身伴侣,所建立的家庭。然而,这种“不可避免”的意识是种错觉。在这关键的早期抉择阶段──少年和职青之年──这时我们很多的决定都会产生长期和无法预料的结果。我们的将来远不及定型,会因应环境、机会、选择等众变量而东歪西倒,难以平衡。

  回首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我思索到:这事儿的余地是多么小啊!一个判断失当的决定,一个环境上的巧合多么容易就能把事情推上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啊。

  于是,我想到了那些在我们教会大家庭里35岁以下的人们,他们正处于面对这些同样关键决定的时期。他们不再只反映他们父母或老师的态度和信仰。他们正在亲自测试这些价值观念──“试一试大小合不合适”,然后决定他们是要保留它们、修改它们、还是用完全不同的东西代替它们。

  于是,我想到了大批的年轻人从我们的教会中离去,这使我深深地悲痛。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离开了呢?我未免把这个对教会极为重要的问题过分简化,想提出我脑海中一直构成的一些反思,但这些反思近年对我来说越来越感到重要而迫切。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区分两个大的群体:少年和成青或职青。尽管在有的方面,这两个群体是交迭的,但是他们的挣扎和经历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离开教会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少年

  很多年前,在和我关系很近的一个年轻人身上发生了一件事。那时,他在很多事上苦苦挣扎,对他来说,每个安息日早上起来去教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个安息日的上午,他到达教堂门口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还穿着牛仔裤。在门口遇见他的首席长老说,“你穿的不合适。回家把衣服换了。”于是他回家了,再没回来。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在旷野的旅途,并在那里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尔他会从旷野回来,但那只表示他对父母的爱,和他感受到的父母对他无尽的爱。

  这件事是他离开教会的惟一原因吗?不。但对他来说,正是教会对他说,“你的衣着并不适合在这里敬拜。回家换上更合适的衣服”这一刻,起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少年人选择离开教会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教会对他们“太挑剔了”。他们感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未被赋予有用的角色;他们在教会里没有安全的地方可以倾吐让他们和同伴们挣扎的那些行为和标准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举出一长串例子:社会活动、音乐和娱乐活动的选择、关系和性、不断增长的表达自己独特性和独立性的需要。他们可能悄悄在自己中间谈论这些问题,但是他们感到如果被别人听到,肯定会挨骂的。

  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把孩子们留住呢?

  ·更个人化。想想你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你的儿子或者女儿需要花费很大气力才能使你认为他们是有价值的吗?当然不用。他们是你血中的血、肉中的肉。

  如果我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样,花时间想想教会里的每一个年轻人的话,就会有惊人的不同看法了。只有当少年人从整个教会感受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紧密联结的温暖时,我们才能有效地向他们提供指引和劝诫。

  必须要个人化。这并不是一项指派给青年事工、前锋会或安息日学的任务。我对教会里年轻人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他们从我的话语和我对他们的态度中感受到什么呢?

  ·考虑到背景。少年人会说会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他们就是这样。他们是十几岁的少年人,胡说八道其实是很正常的。什么事都要尝试、做出一些让长老们不安和叨叨的事儿是他们的天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同伴的压力、叛逆行为,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只在“一个复临信徒世界”中长大,他们想要尝试一下、体验一下“其它的世界”。很显然,父母的价值观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少年人积极地提问和试验──这个过程是他们处于人生旅途中这个阶段的自然反应。所以让我们给予他们宽容与耐心,从长远来看问题。

  ·切记。切记:我也曾经是年轻人,我也曾经犯过错。很多错!你能想起你少年时是什么样儿的吗?有时候你的自我感觉并不好,你非常在意自我形象:脸上的每颗青春痘、每个觉察到的缺点,所以你格外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教会里年长的人无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会对一个脆弱自负、不堪一击的年轻人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而几句肯定的话则会产生同样有力、正面的果效。

成青和职青

  还有一群人,他们已经度过了少年期──他们还坐在教堂的长椅上,至少大部分安息日都会来。他们已经从学校毕业,在事业上开始起步,建立家庭。有的人在信徒团体中打下了坚实、长久的根基,而有的人则渐渐走向教会门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呢?

  ·相关性。有一群朋友,都是职业青年人,有时因为社会活动聚在一起。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事业把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到了西欧的同一个城市。其中的一些人与复临信徒团体还保持紧密的联系,而另一些人一路走来已失去了这种联系,但是他们在所受的教育和早期的生活经历方面都走过相似的路。有时他们会谈论教会。他们问: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实际的生活到底有多相关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它有什么重要的教导吗?──关于社会公正、贫困、人权、环境、道德、经济和我们生活的小区。“复临信徒”这个标记实际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教会是否能满意地回答这些问题决定了他们在教会的去留。他们对只注重将来而忽略现今的宗教失去了兴趣。这并不表明他们不再相信教会的教训,但是他们对教会针对生活的教导能力失去了信心,而这生活是他们每日都经历的。他们看到教会对社会上的事情不愿承担道德和神学上的责任,这使他们感到沮丧,令他们非常苦恼。

  ·群性。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来说更重要的是,教会无法充分满足他们所渴求的群性联结的需要。最近一个职业青年写信给我说,“当有人在困难中时,他们能立即向一个他们深知会爱护关心他们的教会求助吗?还是他们认为教会是最不适合他们敞开心扉、寻求帮助的地方呢?答案往往是后一个。

  对于被后现代世界所塑造的一代代年轻人,一直以来,坚持“对”只会带你走。你可以比以往更加流利地宣讲真理,你可以在任一个细节上都毫无错误,你可以引用圣经章节,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深深感受到强烈的温暖感和接纳感,他们还是会离开。

  ·职责和信任。成青和职青离开教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发现他们内心充满理想、意见和精力,但在教会里无可发挥。他们并不相信教会与他们无关,而是相信他们与教会无关。所以他们会继续在教会待上一阵子──出于家庭或社交因素──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退房”了。

行动呼吁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是多么肯定:我们必须在教会中给予青年人有意义的角色。不仅仅是“繁忙”的工作,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实质性的角色,给予他们高度的信任,让他们参与决策的过程,通过对他们说“我们想要听到你们的意见”来寻求他们的参与。

  少年人和青年人一样,“信任”是让所说的这些事情旋转起来的轴心。但这种信任并不是说,“我把这项具体的任务交给你,过一段时间我要检查你是否合格。”相反,我说的信任是那种能够给予年轻人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让他们成为会堂里敬拜和见证的积极参与者;这种信任承认不一定要到40、50、60岁才会有侍奉上帝的热诚;这种信任肯定他们对教会热爱的程度和我们一样深,他们也把教会当成自己属灵的家。

  他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会和我想要表达的意见不同吗?是的,有可能。这样会存在风险吗?有可能。但是,选择不信任年轻人的风险更大。因为如果我们不给予他们一定的信任,他们就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