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慶祝創造

上帝的作為奇妙無比,令人難以置信!

  上帝可以選擇創造一個安全的虛擬宇宙,裏面住著虛擬的居民,又可以永遠觀看他虛擬創造中的虛擬生命。

  然而事情卻不是這樣。相反,上帝明知後果,創造一個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性的真實宇宙。空間、物質、時間和最令人驚異的生物一起存在。研究上帝創造宇宙的目的是一個激動人心而又有價值的主題,甚至在永恆裏仍值得思考。但這一點已經很清楚了:為了彰顯無限之愛,上帝希望與受造之物一同分享生存的快樂與幸福(以賽亞書45:18)。

令人驚訝的能量

  物質的創造所需要輸出的能量令人驚訝,同時也需要遠超人的能力所能掌握的智慧設計。物質世界裏的一切──重力、電磁輻射、電力、亞原子粒子之間的強力、物理和化學的定律、橫星與行星的形成、生物體的創造──都是由能量如何濃縮、穩定以及包裝在將近100種不同類型的原子核中的方式衍生而來的。

  據估計在可觀察的宇宙中存在著1050到1080個原子。如果它們都是氫原子(最輕的一種元素)的話,這至少需要3.6 x 1039到3.6 x 1069卡路里的能量來創造 1。(對比之下,2005年一年世界電力總消耗量是1.4 x 1019卡路里)

  雖然所有的物質都出自造物主之手,卻是給予被造之物的禮物。上帝不在物質之中。但是,造物主卻深知被造之物的方方面面,小至亞原子的層次。主知道他所造1080個原子中每一粒的位置和功能。這可以從耶穌說上帝顧念他所造最小的生靈的那段話推斷出。“兩隻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他說。“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都被數過了。”(太10:29-30)

  在創造了數千億個不同的星系──每個都有數千億顆恆星和無數可居住的星球,上帝決定創造一種新的生靈,並如我們所知的,要“照著他自己的形象”(創1:26-27)──懷愛倫曾指出這不僅是指外表,也是指品格 2。從這種意義上說,人類本來可以成為造物主與其他被造生靈新的連接。

  於是,銀河中的一個空間被劃定出來,來容納一個太陽及其行星。這個星系已經有三千億顆恆星在那裏運轉了,就像一隻直徑為十萬光年的盤子一樣。如果將銀河系做成一個直徑為80英里(譯者按:約129公里)的圓形模型的話,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只不過2毫米大小而已。

我們的鄰里

  在太陽系的中心,上帝安放了一個巨大的、被我們稱之為太陽的恆星。它是由大約2 x 1027噸熾熱的氫組成的。氫通過熱核反應轉變成氦的過程中,每秒鐘喪失685百萬噸的物質,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輻射能和帶電粒子。(對比之下,廣島的原子彈爆炸不過是1克鈈的銷滅而已。)以目前這樣的燃燒速度來算,太陽擁有的燃料還可以燃燒數千億年。

  靠近太陽,上帝安放了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地球是其中最大的。它們主要是由矽酸鹽岩石構成的。另外四顆“帶外”行星比類地行星大得多,主要由氣體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冷卻的氫和氦組成,而海王星和天王星則是由冰、甲烷和氨組成。圍繞著這些帶外行星運轉的是150顆左右的衛星,其中有的大小接近類地行星。

  這些行星及其衛星的質量加起來還不足太陽質量的1%,這將所有這些星體置於其引力的掌控之下。

  當我們把聖經有關地球被造的記錄與當前的天文數據聯繫起來時,就能看到一個說得通的景象:有可能上帝在創造周裏創造了整個太陽系(除了地球、太陽和月亮之外)。要是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發生在創造周中的事件不過是在為使整個太陽系適於人類居住做準備。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創2:1),這節經文可能是指地球及其周邊的環境。

  剛剛被造的地球可能與現在的不大一樣(見創2:5,6)。可能那時的大氣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以便支持洪水前地球上茂盛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剛剛被造的地球表面上,和緩的高山小丘連綿逶迤,河流和湖泊星羅棋佈。沒有裸露的岩石,也沒有沼澤或沙漠。地球上到處的景致都可與最精心佈置的王宮園囿媲美。3

歎為觀止!

  地球形成之後所發生的一切只能用歎為觀止一詞來形容。造物主主要使用氫、氧、氮、碳、磷和硫元素創造了能夠吸收太陽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機體,這些機體能夠生長、分裂、四下運動並感知環境,其複雜性簡直令人難以想像。簡言之,這就是活體組織。

  要創造最小的活體單位──細胞,就要求將原子排列成數千種不同類型的奇異而巨大的結構,再構造成蛋白質、核酸、多糖和脂類的巨大分子。其中有的被用作構建機體的單位,另一些則成為完成特別化學反應的專用機器。

  生命的現象是細胞內數百──甚至數千──計化學反應的總結果。一次化學反應是將原子團(即分子)重新組織成新的原子團。活體細胞中不斷發生化學變化的連鎖反應。這就是活性機體與無生命物質之間的區別。雖然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製造出活性機體所需要的大分子,還不能激發或重激發每個細胞中發生的數百次單獨的、不斷的連鎖反應。這種生物現象是證明生命是被造的,而不是自然產生的無可辯駁的證據 4。創造時每個組織的每個細胞裏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沒有中斷地繼續了數百代,直到如今。生物學家們已經贊成“生命只能來源於生命”這一定律。

  主創造了兩種活體組織。有些生物被賦予了神經系統,這使它們具有可動性和記憶能力,並使他們能夠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感知周圍的環境。除了人類以外,造物主還創造了不可勝數的生物類型(大型獸類、鳥類、魚類、昆蟲等)。

  剛受造的第二類生物是生物機器性質的──也就是說,它們缺少神經系統,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這類機體被當作太陽能接收器、食物、建築材料,以及“裝飾”。它們也是生物圈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們包括植物、花卉、樹木和微生物。

相互關係

  地球上的所有活體組織都屬於一個完整的生物圈。組織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互相支援這一特徵來概括。地球上的生物沒有一樣是被設計來單獨存在的。植物要生長,就要借助居住在它們根部的固氮微生物來從空氣中獲取氮。

  沐浴著地球的充足太陽能被植物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虜獲。植物利用太陽能將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製造成碳水化合物。機體間的這種相互依賴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圖來說明:

  伊甸園要成為一個模範,讓住在地球上的世世代代模仿。地球可居住部分,本來應由花園覆蓋,而不是由城市覆蓋。這樣自然就能不斷地對人類訴說造物主的智慧和慈愛了。5

  在伊甸園當中有一棵非常特別的樹,它的果子是人類生命延續所必須的。沒有一種被造的機體是不死的(雖然微生物接近)。人類為了延續生命就必須不時地食用生命樹的果實。至於走獸、魚類、鳥類和昆蟲是怎樣免於死亡的,聖經中沒有告訴我們。

  組織培養實驗表明健康人和動物的細胞只能分裂一定的次數。對人類的細胞而言,分裂次數最多可延續120年左右。細胞分裂次數的有限性,原因在於每次分裂之後被稱為端粒區的染色體末端會縮短。

  有趣的是,人體內有一種叫做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它能將調聚物(telomers)恢復到原來的長度。不幸的是,這種酶在出生之後就不活躍了。只有癌細胞含有活躍的端粒酶,因而具有分裂無限次的能力。活躍的端粒酶並不是造成癌症的原因,卻使得受害細胞的病變基因得以無限地複製。

  微生物具有圓形染色體,它們的細胞分裂不會造成基因物質的縮短。理論上,它們可以分裂無數次。但是,當單個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時,嚴格地說,當它變成它的後代時,這個細胞本身的生命就結束了。

  生命樹果子可能正是具有無限期地保持成人體內端粒酶活性的生物功用。洪水之前的人類之所以那麼長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亞當和夏娃遺傳下來殘留的端粒酶活性。

  類似的分子邏輯也運作在無數不同類型活體中,然而這些活體仍具有充分的個體差異以保持其獨特性。這來源於生物圈緊密相聯的本質,就像圖中所表現的那樣。

  如果要羅列創造我們的生物圈所需要的發明,並為每項發明申請專利的話,會超過世界所有專利機構所認可所有發明專利總和的無數倍。

  生物世界的獨特、豐富和優美遠超人類言語所能描述。對此加以思考會讓觀看者不得不以手掩口(見伯40:4);人所能說的任何話與這偉大的主題相比都顯得毫無價值和微不足道。此時保持緘默倒比滔滔不絕更合宜。6

  對那負責如此宏偉、奇妙和“甚好”的創造的一位的善良、慈愛和智慧,難道還有疑問嗎?回答只能是一聲響亮的不!

  我們要和詩人一同說:“耶和華啊,你的工作何其大!你的心思極其深!”(詩92:5)“耶和華我的上帝啊,你所行的奇事,並你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陳明;若要陳明,其事不可勝數。”(詩40:5)

  1 3.6 x 1039是36後跟38個0的科學縮寫:3,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類似地,3.6 x 1069是36後跟68個0。
  2 懷愛倫《先祖與先知》,英文版第45頁。
  3 同上,第44頁。
  4 G. 祝阿佛,《創造的證據》(Hagerstown, Md.: 《評閱先驅報》,2005)
  5 懷愛倫《教育論》英文版第22頁。
  6 懷愛倫《基督教教育原理》原書第179,180頁。

  喬治T·祝阿佛在羅馬琳達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直到2006年退休。目前他住在北達科他州的新萊比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