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道
寶生說教會對健康的關注可以幫助醫治世界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推動加強全球衛生合作



促進合作:7月7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會長楊·寶生在日內瓦召開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全球大會上發言。大會組織者尋求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世衛組織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一直致力於提高全球的衛生水準。
[Ansel Oliver提供照片]

  7月7日,全球總會會長楊·寶生說,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應該與其他衛生組織合作,在全球提供基礎的衛生保健,這項要求急需本會的信徒和機構從自我做起,在社區提供保健服務。

  寶生以上的一席話是在一個全球健康大會的開幕第一天發表的,這個大會正要尋求方法,透過合作以及宗教團體(faith-based organizations, 簡稱FBOs)在公共衛生方面的角色,達成公共衛生的目標。教會健康事工的領袖們也希望能夠證明靈性和全人健康生活方式,能夠在初級醫療保健服務(primary care)中起到作用,他們希望在合作中找到與對方的共同點。(寶生的講話全文,請見本期的“世界綜覽”)

  近期,聯合國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簡稱WHO)正在尋求加強與宗教團體之間的合作,就是那些在某些國家提供多至百分之四十的初級醫療保健服務(primary care)的宗教團體。

  7月6日,在日內瓦的高層會議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領導層與世衛組織的領導層聚在一起,旨在找到有效的合作方法,尤其是如何圍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來實施這些方法。雙方的領導人在過去兩年內已經會晤過多次,他們的努力在日內瓦這次健康和生活方式全球大會上達到高峰。

  在寶生的主旨演講中,他呼籲復臨信徒參與社區,以此作為他們在全球化時代展現自身價值的方法。他表示,這種參與將會形成公眾對教會所提供之初級醫療保健服務(primary care)的觀感。

  “一個孤立的、只關注內部的基督教觀和伸出雙手使瞎眼的復明、使大麻風痊癒,使感情崩潰婦人得安慰的那位救主是完全不一致的,”寶生說,“我們無法以與世隔絕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信仰──我們對於效法基督的願望。”

  寶生在舉辦此次大會的場所──日內瓦大學一個擠得滿滿的演講廳裏向大約500名全球教會的領導人發言。

  在半小時的演講中,寶生說復臨教會將通過它超過600家醫院、診所和衛生站的網路繼續幫助支援和資助專業醫療衛生護理工作,並把這件事放入重要議程。本會150年對健康的關注中也強調健康教育、提倡素食和無煙酒的生活方式。

  寶生還提到了他的顧慮:合作可能會與本會的使命不一致,他說,“有些人曾經批評那純粹甘願為當前的痛苦而服務的這種末世論觀點,也是合理的。但等待〔基督的第二次復臨〕並不應該是消極的,而是要求現在就付諸行動。”

  寶生還說,教會對健康的強調不應該僅限於疾病救治、界定健康飲食或者是培訓醫療的專業人員。

  “我們推進健康的方式是一個囊括所有對人類存在的完整有貢獻之因素的概念。”

  一位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指出,在過去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一直以不對外開放的方式獨自運作,但是現在他很歡迎和他們合作。

  “我認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已經準備好和我們建立正式的合作關係,”來自世衛組織合作和聯合國改革專案部的官員泰德·卡夫說。

  “教會是作為合作方起步的,所以已經做出了一些改變,”卡夫說。

  跨宗教全球扶貧中心的執行主任吉恩·達夫在大會演講中讚揚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莫三比克一次抗瘧疾的跨宗教合作中充分調動他們的衛生資源和會堂設施,是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幾位教會健康事工的負責人都贊同寶生的意見。

  “我認為他指明了一個新方向,”教會南太平洋分會健康事工副幹事柴斯特·庫瑪說。“他給教會提出了一個大的挑戰,讓我們回到根本。很好地提醒了我們要有同情心、要幫助窮人。”

  中美洲分會健康事工部幹事艾里·何諾說,寶生的建議不僅僅針對教會健康方面的負責人,也針對教會的其他部門。“在這次會議上,我們有教育、事工和領導的代表,”何諾說。

  “他提醒了我們應該提出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只是持守觀念和理論,而是應該關注社區,履行我們作為教會的責任。”

  儘管本會的領袖們在尋求全球健康合作夥伴,他們也希望能夠展現本會“全面護理”的價值論──以身、心、靈整體的需要來評定是否完全健康。

  7月6日在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會議室裏與世衛官員的會晤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健康事工總幹事阿蘭·漢蒂賽斯博士強調說,醫療保健最根本的價值在於對人生命的重視。

  “醫療保健的服務對象必須是所有的人,不分性別、宗教信仰和種族,”他說。

  健康和生活方式全球大會一直開到7月10日,其他演講者和研討會發言人還包括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大衛·威廉姆斯、社會與健康國際協會理事長邁克爾·馬莫特爵士、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和聯合國改革項目主任亞曆克斯·羅斯。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新聞部副主任Ansel Oliver報導

 

在中國和蒙古,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文字佈道發展迅猛

  當地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會領導說,如果基督教想要在蒙古和中國有持續的影響力,就需要有更多的用當地文字編寫的書籍材料。全球總會出版部副主任威爾瑪·海勒拜訪了中國和蒙古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領導,就有關復臨教會的發展和不斷增長的情況,以及將本會著作翻譯成當地語言的需要,作了交流。



磋商:威爾瑪·海勒(中間)向北亞太分會出版部的同事簡述書籍出售情況。[出版部圖片]

  海勒見了北京當地的領導,詢問了有關復臨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和復臨健康雜誌的開始。

  “從很多方面講中國都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北亞太分會會長李在龍牧師說。“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佈道來說挑戰最大的國家。我可以看到這裏復臨教會工作的巨大潛力。”

  中國約有四十萬復臨信徒,由100位傳道人牧養。這裏並沒有分會、聯合會,只有母堂、子堂和孫堂。

  生活在地球上的60億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用他們的母語來閱讀有關安息日的信息。直到最近,中國的復臨教會才有了文字佈道的正式專案。“為耶穌寫的書”是為那些沒有機會閱讀復臨書籍的人所設立的項目。

  華安聯合會幹事伍國豪牧師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項目,我肯定如果我們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有一個龐大的、全球範圍的復臨信徒大家庭,況且這個世界是屬於上帝的。”

  中國有大約200個基督教書店,他們計畫在不久的將來開5個復臨信徒書店。

  領導們還就第一份中國復臨信徒健康雜誌──《最好的生活》的創刊做了交流。儘管開始規模很小──現在的發行量只有5000本──但是對這方面的需要和潛力都很大。中國13億人口中許多人都面臨污染、壓力、擁擠在大城市中。數百萬的人在煙酒中掙扎。這樣就使得國家在向前發展的進程中會越來越關注到有關如何應對健康問題的可靠信息。



健康雜誌:北亞太分會會長李在龍和北亞太分會出版幹事金大成手捧《最好的生活》,一本新的中國基督復臨安息日信徒健康雜誌。

  《最好的生活》在2008年10月首次發行,或許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把發行量增加到5萬本。

  中國復臨教會的領導人說,能夠和中國政府合作,出版《最好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很被上帝祝福。

  最近決定為眾多的中國人民出版大量的《耶穌生平》──《歷代願望》的刪減版。據海勒說,中國負責出版的領導們希望首次印刷一百萬本。

  “我對這個計畫感到很興奮”,李牧師說,“以前中國沒有足夠的文字印刷材料。如果他們能把《耶穌生平》印上幾萬甚至幾百萬本,讓教友把它們分發出去,他們將會對當地的社區有巨大的影響力。”

  海勒還到蒙古,討論了不斷增長的文字佈道的需要。據蒙古地區會會長保羅·卡坦寇說,“在蒙古這個比阿拉斯加小一點的地方只有290萬人。1990年以後,這裡對宗教又重新產生興趣。今天,在蒙古憲法規定人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情況下,基督徒只占人口的百分之三。”

  復臨教會的書籍還沒有被翻譯成蒙古語,而百分之九十的蒙古人都講這種語言。據海勒講,包括復臨宣教士Alejandro Bullón所著《希望的時兆》在內的五本書正在被翻譯成當地語言。

  “這個項目很有益處,”卡坦寇說,“這裏對可以供給公眾的文字書籍有很大需要,我們最急需的就是明白安息日的信仰和教訓、能夠把文字材料翻譯成蒙古語的翻譯和編輯。

  卡坦寇還說,蒙古教會是由年輕熱情、渴望閱讀有關基督真理書籍的教友組成的。

  ──由《復臨信徒世界》實習編輯Erica Richards報導,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總會出版部提供信息。

 

研究者稱,在英國,人們的聖經知識正在減退

  達拉謨大學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英國,人們的聖經知識正在減退,二十個人中能夠說出十條誡命的還不到一人。

  這項調查由國家教會、公益信託組織和聖經工會聯合資助,超過900名有信仰和無信仰的民眾,在遍佈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各個地方,接受了關於聖經知識的調查。



調研人員:研究員達拉謨大學的大衛·威肯森和彼得·菲力浦斯在英國對人們的聖經知識進行調查。[達拉謨大學照片庫]

  2009年英國聖經素養調查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有62%的人不知道浪子的比喻,60%的人對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一無所知。

  40%的人不知道在耶誕節基督徒之間互贈禮物的傳統是來自東方博士向聖嬰耶穌貢獻黃金、沒藥、乳香的事件。

  僅僅只有5%的人能完整說出十條誡命,而有16%的人連一條也說不出來。

  儘管音樂劇“約瑟和他的神奇夢幻彩衣”大獲成功,但還是有57%的人對約瑟和他的兄弟們毫無所知。

  被採訪的經常去教堂的人仍然顯示出對聖經知識的缺乏,其中72%的人對但以理被投入獅子坑的故事一無所知;竟然還有一個人以為但以理是一頭“獅子王”。

  還有一個人說“大衛和歌利亞”是一艘輪船的名字,有57%的人不能準確說出耶穌在加利利海上平靜風浪的事蹟。

  聖經知識的減退在四十五歲以下的人群中尤為明顯。

  四十五歲以下的人中有一半不能清楚說出參孫和大利拉的故事,而四十五歲以上的人相比只有四分之一說不出來。

  同樣,四十五歲以下的人中有33%的人對耶穌喂飽五千人的事蹟毫無所知,而四十五歲以上的人相比只有12%不知道。

  採訪物件中的年輕人告訴研究人員說聖經已經“過時了”,而且和生活“不相關”。

  在7月7日舉辦的一次年會上,衛理公會鑒於調查的初步結果,決定將2011年指定為“聖經年”。

  “英國和愛爾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讚賞衛理公會將2011年作為聖經年的決定,”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牧師、英國聯合會通訊幹事維克多·休伯特說:“任何提高聖經影響力和價值的事都是好事。”

  衛理公會牧師、達拉謨大學聖約翰學院媒體和通訊學訪問學者布瑞恩·D·布朗說:“我們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聖經故事是我們國家傳統的一部分,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在搖籃裏就學會了,大部分的人都知道。”

  “教會和政治領袖們必須嚴肅對待這些調查結果,他們需要認識到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想當然地認為聖經在當代人的生活和文化中仍保持原有的地位。”

  研究還表明,接受問答的人中有75%知道摩西,將近70%的人都能說出猶大的故事。

  “很多接受訪問的人都說在關鍵的時刻,他們還是會到聖經中尋求幫助和指引,”布朗說。

  “聖經仍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沒有想到人們這麼樂意花上半個小時來接受訪問,回答關於像聖經和信仰這種敏感私人的問題。”

  “這種現象和現今盛行的認為人們不願意談論宗教信仰的觀念恰恰相反。”

  休伯特也支持這種觀點,“許多年來人們對聖經的知識的確一直處於下滑的狀態,但是有證據表明在英國社會人們對有關靈性的事情開始表現出更大的興趣。”

  “最近英格蘭北部挨家挨戶和在街上舉行的見證活動已經清楚表明,人們仍舊對信仰有興趣。”

  這項研究由“數字環境中的通訊(CODEC)”組織執行,調查結果在聖約翰學院名為“數字空間的基督教”研討會上呈現。

  ──《復臨信徒世界》實習生Erica Richards報導,達拉謨大學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