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之靈
以喜樂的鏡頭來看

  懷愛倫有著一切不快樂的理由。在9歲的時候,她經歷了一次毀滅性的事故,導致她臥床數月之久並留下了終身殘疾。1844年的“大失望”使她年輕的心靈充滿了為什麼耶穌沒有來的疑惑。她早期的異象被許多聽見的人嘲笑和拒絕。她的丈夫60歲就去世了,她四個孩子中的兩個也夭折了。在她70多年的先知事工中,批評家們熱衷地工作要使她的每一個字都成為不可信的。甚至在她的跟隨者中,有些人也再三地拒絕她的勸勉。

旅途中的喜樂

  然而,儘管有這一切的反對和挫折,她在1902年還寫道:“天國裏滿了喜樂”並且“迴響著對他的讚美,就是那為人類的救贖做出如此奇妙犧牲的一位。”1那些在將來要“與天使的詩班一起唱讚美詩的人們,必須在地上學習天國的歌曲,其主音乃是讚美和感恩。”這就是她對基督徒生命中喜樂的角色的理解。在考驗和失望當中,基督徒可以學習的是他們擁有一切喜樂的理由。

  當她注釋耶穌在約翰福音15:11中的話時,這樣寫道:

  “為什麼我們的喜樂不應該全然滿足,毫無缺乏呢?我們有保證,那就是耶穌乃我們的救主,我們可以自由地分享他已經為我們預備的豐富供應。我們可以相信他,知道他將要給我們恩典和能力去做他所吩咐我們的事情。他已經給了我們保證,他會實踐他所應許的一切。堅持不懈地尋求他同在的喜樂乃是我們的特權。他渴望我們成為愉快的,並充滿了對他名的讚美。他想讓我們在鎮定中有亮光,在心靈裏有喜樂。我們有一個希望,那是遠高過世界上任何的快樂可以給我們的;那麼,為什麼我們不應該成為喜樂的呢?”2

  懷愛倫非常清楚,救恩的保證,與基督的友誼,以及上帝應許的豐富供應,乃是喜樂的強有力的理由。“基督住在心靈裏面乃是一個喜樂的泉源,”她宣告說。“因為,凡接受他的人,上帝的道的主音乃是‘歡欣’。”3

生命的挑戰和挫折

  然而,這種對基督徒喜樂的理解和經歷並不是發生在懷愛倫年幼之時。當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就經歷一次重大的挫折,在1836年的秋天,她被一個同班同學所扔出的石頭擊中,那給她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她確信自己要死了,9歲的愛倫藉著單純的信心把自己的心交給了耶穌。數月之後,1837年1月25日,一道引人注目的北極光照亮了新英格蘭的天空。年輕的愛倫很清晰地記得這個事件,因為她的母親把她帶到視窗,她看見了天上的光輝,“紅得刺目的”光使“雪”看上去就像是“血”,鄰居們都嚇得要命,但是年輕的愛倫卻很高興。她認為是耶穌來了,就拍著手,好像她的苦楚結束了一樣。“但是我很失望,”她後來回憶說;“非凡的景象從天上逐漸減弱,第二天早晨太陽和平常一樣升起。”4必須繼續在苦楚中活著的前景消滅了愛倫短暫的、天真爛漫的喜樂。

  在接下來的四年中,她都在與挫折和沮喪作鬥爭。因為她的健康狀況很差,所以,她不能返回學校,只有放棄她對教育的希望,那是她非常渴望的事物。“我對自己的命運很不甘心,”她寫道,“有時候會對這樣折磨著我的上帝的旨意發出埋怨。”5她為了自己的怨恨,經歷了很強的罪疚感。她在耶穌裏面的單純信心消失了,她被遺棄在黑暗裏。這種感覺是由她對永遠焚燒的地獄的信仰複合而成的,加劇了她的恐懼和心靈的痛苦。

幸福的保證……主為我有!

  幸運地,1841年的晚夏,在緬因州的伯克斯頓舉行的衛理公會的帳棚聚會上,她的屬靈經歷發生了一次突破。在聽了一篇關於因信稱義的講道之後,愛倫為救恩而大聲向上帝呼喊。“當我跪下禱告,”她回憶道,“突然我的重擔離開了我,我的心靈也輕省了。……我永遠無法忘記這個寶貴的保證,充滿了耶穌對一個如此不值得他注意之人的憐憫的親切。”6愛倫轉變之經驗的頂點乃是1843年由她母親發起的一個諮詢會議,衛理公會的傳道人李維·斯道克曼以米勒耳復臨運動追隨者的身份也參與了。愛倫向斯道克曼傾訴了她的心聲,斯道克曼依次告訴她關於“基督的偉大慈愛與救贖計畫。”這次與斯道克曼的相遇,及隨後在同一天裏的一次重要的禱告會的經歷,徹底改變了年輕愛倫的基督徒經驗。她後來寫道:

  “我對天父的觀念轉變了。我如今把他看作是一個和藹溫柔的家長,而非一個強制人盲目順從的嚴苛的暴君。我的心在一種深深的熾熱的愛中向他走去。順從他的旨意似乎是一件喜樂的事情;能進入他的服事中是一種愉快。”7

  這種在上帝的服事中的喜樂經驗此後在她的生命中一直與她同在。這成了她的基督徒教育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也是她對基督徒生活之理解的一個與眾不同的主題。“我們的上帝是一個溫柔的,憐憫的父親,”她在1892年寫道。他的服事不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傷心的、煩惱的操練。”相反地,參與他的服事對他的孩子們而言應該是一種“愉快”。“他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每逢他們敬拜他,他極願與他們同在,施予福惠和安慰,使他們的心充滿喜樂與仁愛。”8儘管愛倫有時候經歷沮喪,但她“與感覺作鬥爭”,並確定:“我知道上帝想讓他的喜樂在我們裏面,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畢竟,“他擁有天上所有的福氣,這些福氣他將要賜給我們,如果我們願意得到的話。”9

  她的最值得紀念的,關於基督徒喜樂的討論,是在《喜樂的泉源》的最後一章裏面,題名為:“在主內喜樂”:

  有許多行天路的人,時常思想自己的過犯與失望的事,以致灰心喪志。當我在歐洲的時候,有一位姊妹正是如此,她因心中憂苦,寫信給我,要我給他一些勉勵。讀過她來信的那夜我做了一個夢,覺得置身在一個園內,有一個人,似乎是園主,引導我在園內漫步。我采了許多花,正在欣賞香味,這位姊妹也在我旁邊行走,就對我說,她前面有討厭的荊棘攔住住了去路,於是就悲傷煩惱;她不跟著領導的人走,反要走在荊棘之中。她歎息道,‘如此華美的花園,長了刺人的荊棘,豈不是可惜嗎?’那領路的人便說,‘不要去管荊棘,因為荊棘只能害你,去采玫瑰,百合,和石竹吧!’”(第十三章第5段)

  當懷愛倫回顧她的一生,她找到了每一個喜樂的因由。今日,她仍在挑戰我們去發現同樣的喜樂!

  1 懷愛倫,“愉快的話語”,《南方守望者》,1902年12月4日,出自懷愛倫作品完整刊印版的光碟,第二段。〔Ellen G. White, “A Word of Cheer,”The Southern Watchman, December 4, 1902 inEllen G. White Writings Complete Published Edition CD-ROM (Silver Spring, Md.: Ellen G. White Estate, 2005), paragraph 2.〕

  2 同上,“使你的喜樂可以滿足”,《時兆》,1909年8月11日,第四段。〔Idem, “That Your Joy Might Be Full,” Signs of the Times, August 11, 1909, in Ellen G. White Writings Complete Published Edition CD-ROM, paragraph 4.〕

  3 同上,第三段。〔Ibid., paragraph 3.〕

  4 懷愛倫,《給教會的證言》,卷一,原文11面;關於這個天上事件的其他的目擊證人的記錄,可以在查理斯·伯溫的《美國年鑒和有用之知識寶庫——1838年》中找到。〔Ellen G. White, 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vol. 1, p. 11; other eye witness accounts of this celestial event are found in Charles Bowen, The American Almanac and Repository of Useful Knowledge for the Year 1838 (Boston: Charles Bowen, 1837), pp.80-83, accessible online at books.google.com.〕

  5 懷愛倫,《給教會的證言》,卷一,原文13面。〔Ellen G. White, Testimonies for the Church, vol. 1, p. 13.〕

  6 同上,《懷愛倫生平概略》,原文23面。〔Idem, Life Sketches of Ellen G. White (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1915), p. 23.〕

  7 同上,39面。〔Ibid., p. 39.〕

  8 同上,《喜樂的泉源》第十一章第30 段,原文第103面。〔Idem, Steps to Christ (Mountain View: Pacific Press, 1956), p. 103.〕

  9 同上,《全球總會公告》,原文32面。〔Idem, General Conference Bulletin, April 1, 1903, p. 32.〕

  ──猶德·雷克是神學博士和教牧學博士,是南方復臨信徒大學的講道法和復臨信徒研究的教授,喜愛在他的課堂上分享耶穌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