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縱覽 變幻世界中基督的醫治
變幻世界中基督的醫治

  在全球環境急速改變的挑戰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健康事工的前途會怎樣?下文摘自全球總會會長楊·寶生牧師2009年7月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大會上的主題演講。

  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紛紛興起一些社會學者和政治思想家去預測社會上的一股力量,就是宗教信仰的衰敗,這些人就是世俗化現象之預言家(prophets of secularization)。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受到經濟、科學和政治進步的影響,他們會很快甩掉陳腐的宗教信仰的枷鎖。宗教的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然而,這則訃告來的為時過早。今天,我們發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宗教信仰顯然是社會上一股重要的力量,在一些地方甚至還不斷增長。相對於“世俗化理論”(secularization theory),社會學家們現今更傾向於提及“後世俗”(post-secular)時代。

  但是,二十一世紀還有另外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完全是近幾十年的產物。和宗教信仰不同,這股力量新興而急速冒起,未見有停頓:我說的就是全球化進程,它正在一瞬間以驚人的速度重建著人類的社會架構。全球化就像一個廣大的、滿有動力的“運輸系統”,將觀念、價值和人們從一個地方運送到世界任一個地方。語言、文化和地域上的障礙不再像以前那樣意義重大。沒有任何一個機構──無論是國有還是私立、宗教還是世俗團體──不被它觸及。

  全球化是一個事實;它正在發生;全球化和其最終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無法預知的。同樣,信仰也是我們身邊的事實。它就在這裏,是每一個人生命裏和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中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兩股力量──全球化和信仰──共同生存,互相結合,有時甚至相互糾結。

指導性的價值觀

  對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健康事工在改變中的全球景觀要推行其使命時,這些都是重要的議題。

  當我們走向未來的時候,毫無疑問,我們的使命尤為重大。我們會通過超過600家醫院、療養院、診所和醫護室的網路,通過營養和其他健康專案,通過素食和無酒精藥物濫用的生活方式之提倡,繼續優先地促進、資助和支持專業醫療和保健護理工作。

  然而,正當我們的使命十分清晰之時,在我們就要踏上這個變幻的世界中變幻的土地時,我相信現在是深入反思讓我們牢牢紮根的價值觀的時候了。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哪些價值理念是可以深深烙印在這片變化的土地上的?我們可以留下什麼樣的獨特印記呢?

  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一個以復臨信徒與眾不同的方式去運作健康事工應是怎樣的?它提供什麼眾所未有的服務呢?

  讓我們概括地思考由整個復臨運動傳統和特性所編織成的四組繩索,這四組繩索是本會的健康事工的核心,我希望會繼續引導我們進入未來。當然,這並不是一個限定的價值清單,但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延伸對話的起點。

聯繫的神學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馬太福音25:35-36)

  對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來說,我們與他人之關係,由始至終都以基督與人類徹底的認同為楷模。一個孤立的、只關注內部的基督教觀和伸出雙手使瞎眼的復明、使大麻風痊癒、使感情崩潰婦人得安慰的那位救主是完全不一致的。

  很簡單,我們無法以與世隔絕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信仰──我們對於效法基督的願望。我們的價值觀與我們的信仰只有在和人的關係交往中才能尋找到真正的意義。用我以前的老師盧艮·毛特曼的話說,“與上帝相似,是不能活在隔離的世界上的,只能活在人類的社會中。”(見盧艮·毛特曼著,《創造中的上帝》,頁222)

  那麼,和他人聯繫的生活到底是指甚麼呢?它的意思是:你的問題不僅僅是你個人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它是指擁有一種與人類休戚相關的感覺,讓我對其傷與痛感到責難。

  和他人聯繫的生活是指社會上的大問題也是全人類集體共同的問題。我開始看到譬如貧窮這種問題並不僅僅是隨機的環境和無法改變的壞運氣造成的結果。如果我生活得很舒適而其他人則處於水深火熱中,那麼這兩種情形之間有沒有可能存在實質上的聯繫呢?也許有的。承認此事減少了我的孤立感而增強了我對他人的責任感。

  在本會的健康事工中該如何體現這個價值理念呢?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投身於那些無法得到衛生保健的地區;無論人們來自什麼樣的宗教、經濟、文化背景,都為他們提供服務;避免狹隘思想,和其他與我們共有減輕人類苦難之目標的團體建立創造性的合作關係──不管是政府組織、其他信仰的組織、當地的堂會或是清真寺。這是由無私的愛心驅使,而不是由錢財利潤或權利影響力的欲望而驅使。

  最後,和他人聯繫的生活是指“當我們看到人們處於痛苦中時,不論是由於苦難還是由於他們的罪造成的,我們決不應該說,這和我無關”(《歷代願望》,原文頁504)。

人性尊嚴的神學

  “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世紀1:26)

  無論上帝形像的意思是甚麼──誰有它完整的定義?──它都涉及了人的全部。上帝照著他的形像造我們──是擁有身體、靈性、道德、社會、感情、智力的人。

  但是對於復臨信徒來說,每一個人不可估量的價值不僅限於他在被造時所賦予的神聖特性。人類的尊嚴不僅在於他的起源,也在於我們的潛能和將來的命運。這個概念很深層地影響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在我們所有的健康事工中,我們看到在每個人裡面的,不只有“是什麼”,還有“有什麼可能”。

  這也指我們必須隨時有勇氣去“捲入爭論”,揭發和譴責那些貶低我們人類同胞尊嚴的機制和做法。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領域。聽一聽前全球總會會長亞瑟·丹尼爾斯提及懷愛倫的事工時所說的話:“奴隸制度、等級制度、不公平的種族歧視、欺壓貧窮、漠視不幸──所有這些都是違背基督教,嚴重威脅人類安康的,也是上帝指示屬基督的教會所要消滅的罪惡。”(《懷愛倫生命概略》,原文頁473)

  簡單來說,承認人類具有上帝的形像意味著我們衡量人的價值高於一切──這個基本前提必須貫穿整個教會和教會所從事的所有活動之中。

盼望的神學

  “看那,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21:5)

  盼望對復臨信徒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題目,是我們屬靈“基因藍圖”中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對我們來說,盼望不僅指向人類歷史的盛大終結──“那將要來的”。盼望是一個鏡頭,我們通過它看到過去。現在和將來。

  我們的盼望回顧到基督為我們釘死和復活的事實,由此找到盼望的依據。這也是一個展望到最終改變的那一刻的盼望──那時一切都更新了──由此找到盼望的理想和動力。這又是一個向外看到我們今天所面對之現實的盼望,我們要問:“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把現在和將來之間的豁口開始連接起來呢?”

  有些人曾經批評,也是合理的,那純粹甘願為當前的痛苦而服務的這種末世論觀點──是“啟示的昏睡”。但是對復臨信徒來說萬物更新不僅僅是一個發生在將來的事件;它是現在就開始更新的一個過程。等待那“有福的盼望”並不是一個消極的操練,而是要求現在就付諸行動。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健康事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喚醒人們的盼望──身體和屬靈的盼望。儘管對身體的需要往往是很明顯的,但它們也離不開情感和屬靈的需要。在對身體健康服務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忽視靈性;而靈性最基本的需要則是盼望。

完整的神學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哥林多前書15:42-43)

  通過基督的死和復活,人類經歷的鮮明對比昭然若揭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罪的毀壞力量和上帝創造的力量;墮落人性的腐朽和上帝更新改變的能力;與上帝隔絕的痛苦和上帝重新贖回我們的勝利。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這腐朽與完整之間的辯證,對上帝創造能力與救贖能力,提供了一個空前無雙的展示。

  使腐朽變完整,使疾病得痊癒,在混亂中找到平安,在黑暗中帶入光明──這就是賦予基督跟從者的任務。

  對於復臨信徒來說,“完整”還有另外一個層面。我們的靈性囊括了人類生命所有的東西;它承認“我們的身體和思想之間存在十分親密的聯繫”(《服務真詮》,原文頁241);我們的生命並不是一節一節分開的,好似身體健康是一個可以從我們整體的存在中分出去的斷片一樣。

  我們推進健康的方式不應該僅限於疾病救治、界定健康飲食或者是培訓醫療的專業人員;它是一個應囊括所有對人類存在的“完整”有貢獻之因素的概念。

  因此,健康事工和我們在教育、人權、人道服務、環境方面的委身以及我們渴望成為社區中一股向善的力量是分不開的。所有這些委身都能在我們的屬靈使命中找到他們的起點和終點、意義和目標;就是這種屬靈使命給予了教會生命和力量。

美好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站的地方,一個我們無法完全想像到的新世界的邊緣;在這裏不斷改變的技術、經濟、政治正在重建著我們的全球景觀。

  明天會是什麼樣子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們不用懼怕。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健康事工會帶給明天怎樣的影響呢?我祈禱它能牢牢持守它的使命:創造聯繫、維護人類尊嚴、給予盼望和完整的意義;我祈禱它能繼續用各樣的方式幫助人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美好”這個簡單的詞有著廣泛的涵義:充實地生活的能力、用心地去愛的能力、自由地呼吸的能力、享受快樂無懼的能力、對存在於有限之外的事物充滿盼望的能力──這些會把我們帶到上帝的永恆裏去。這就是基督為我們預備的美好生活!這就界定了所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