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縱覽 目標瞄準更高
目標瞄準更高

是甚麼使得復臨信徒成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復臨信徒”?

  三十六年前有兩位教育專家波斯曼和維因加納,他們把“學校教育”和“教育”做了鮮明的對比1。經觀察研究,他們認為學校教育關注的是機械傳統而又孤立的事實、陳舊的結構以及脫節的任務,這些都遠遠地落後於真教育。對於許多教育專家來說這是一種創新型思維。然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早在百多年前就列舉出了這種差別。

  歷史上的復臨信徒早已把教育定義到超出課程學習的層面。更多地,教育是人一生持續發展的途徑,其當前目標是要服務於人,其最終目標是追求永生2。自復臨運動誕生以來就始終持有一種哲學體系,即教育的關注點是救贖,這原本是從整體方面考慮的。復臨信徒認識到教育需要有超越人類傳統的更廣泛和更高級的目標。3

  然而真教育卻並沒有忽視科學知識或是文學成就的價值;無知並非美德,知識也並不一定會阻礙基督徒的成長4。然而真教育重視能力過於資訊,重視善行過於能力,重視品格過於知識習得5。真教育所提供的要超過智力和體力的訓練。真教育鞏固品格的發展,這樣,真理和正直就不會犧牲給自私的願望或是屬世的雄心上。6

教育模式

  真正的“高等教育”是由“有謀略和知識”7 的上帝所賜予的,“知識和聰明”8 由祂的口而出。然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的高等教育拒絕存在於信仰和理性,美德和知識,謙卑和智力成就以及由上帝默示之奧秘和學識之間的假定論點。它們彼此之間屬實是和諧一致的。

  知識和課程的屬性。最高等的教育包括對上帝話語的認識9,以及每日盡責地追隨基督的腳蹤10。復臨信徒更高等的教育不應在其教育追求和造詣方面低於世俗教育。復臨信徒的高等教育在知識和發展最佳品格訓練雙方面同時尋求長進。11

  有太多的時候,學生們隨著學識的增長而在生活中把屬上帝的智慧放在次要地位。他們開始把努力學習作為生命成功的本質12,但卻並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真實目的。在這一代中,資訊加倍增聚,但知識──對這些資訊的認識──卻在減半;而智慧──知道如何使用知識──更是半中減半。

  復臨信徒們曉得智慧是我們的首要追求。真教育培養出人們的各種應用能力,以至有所造詣,並且囊括著人們對個人、對全人類和對上帝所擔負的所有責任13。認識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基本常識;但如果忽略了永生的意義,我們就落入失敗之境。14

  人類的環境和對健康的關注。在健康生活方式上,許多復臨教會學校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持有較高的標準,而現在大眾範圍的研究對此給予支援。控制吸煙、飲酒和藥物以及營養飲食和身體運動明顯為健康和長壽貢獻不小。對於把嚴重疾病和早逝歸因到人們所選擇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上,大眾媒體稱讚復臨信徒的健康信息所帶來的益處15。各知識背景下的教育家們都承認教師對青年的人生選擇具有影響力。

  教導和關係的本質。關係的培養對於人類的成長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極為重要。我們學校中的教師定要口頭說教,把學生們塑造成為眾望所歸的成聖的男女。不應把引導青年人的重任放在那些並不把生命的意義放在與上帝同行的尺度之人的肩膀上16。真教育是自始以來委任給人類的最為重要的工作;沒有甚麼時候能比現在努力學習更為重要的。前代人從未受到如此重要的呼召;年輕的男女們從未遭遇到今日男女所面臨的如此巨大的危險。17

  獻身的復臨信徒教職員活出神聖的復臨信徒信息的樣式對於我們的學校是勢在必行的。然而,因為人才太過緊缺,找到復臨信徒教師屬實不易。除了世俗化的不斷威脅之外,我們所面臨的最艱難的挑戰與學院的分支,某些領域課程的重複及政府對其他方面的控制是分不開的。

  還有一些學生會選擇不同信仰的教師進行思想交流,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保持高品質教育的基本要素。然而這些交流能夠通過學者的出版物和參加一些專業會議,或是與學術界名流和客座講師見面來達成。

  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和安德烈大學共同創立的安德烈大學預防成癮學院就有著這樣的一些成功事例,復臨信徒的教師們一邊全身奉獻教會,一邊通過學識和服務精神投身到更廣闊的社會當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安德烈大學的復臨信徒教師們於1968年開創的著名約旦馬達巴平原考古計畫。在嚴謹的聖經研究、歷史研究和人類學研究方面,通過與其他外界教會在廣泛領域中的合作,擴展後的計畫將繼續作為教會資源代表教會與外界交流。

  美德的本質和估價範圍。當學生們離開我們學校時,他們擁有些甚麼?他們將去往何方?他們打算去做些甚麼?他們是否通過教育能夠有智慧地站立在家庭和社區首領位置上?他們是否已經接受到真實的“更高等的教育”?18

  一定要鼓勵學生們去達到那至高至聖之處,而教育一定不要在上帝沒有加限的範圍裏約束人19。正因為復臨信徒更高等的教育平衡著人類跨入永生的成長進程,其全部尺度要遠勝過在校的時間。教育是終生的。

復臨信徒更高等的教育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復臨信徒教會為青年人終生的成長及其選擇為上帝和人類終生服務提供出更高等的教育。新學員的註冊持續增長,而錄取的底線是要邀請那些內心渴求這些價值和理想的年青人。

  挑戰和機遇。復臨信徒的高等教育的錄取人數從1990年的42,562人增至2000年的66,393人,而到2010年,人數還將增加56%,猛增至103,500名學員。此項數據中,非復臨信徒的學員數量從1990年的18%增至2000年的近32%,而到2010年前,我們的期望比例是大約45%。

  我們應當警惕嗎?我們務要警醒並且心懷智慧,但卻不是去警惕,因為我們知道許多人來是要學習和領受我們所提供的教育20。各國領導人承認我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品格發展方向,並且鼓勵復臨信徒學校也與其他學校分享這種理念,將此貢獻到國家建設當中。

  韓國三育大學在服務大眾方面擁有良好的聲譽,同時保有復臨信徒水準,忠實於我們的傳道事工。在過去的四年中,該院的註冊學生數量由3,000人增加至近6,000人,其中只有1,600名復臨信徒。好消息是三育大學的受洗信徒比率也在成比例地增長。四年當中,通過額外關注靈性成長的努力,有2,900名學生受洗。而在過去的兩年中就有2,300名學生受洗。

  位於特立尼達島的南加勒比大學目前正在努力爭取每年增加1,000名新生入學。過去四年中,其入學人數已經從780人增至3,078人,其中有1,558名復臨信徒。受洗人數從2人增至198人。另外,尼日利亞的巴布科克大學正承擔著允許從普通大眾中增加學員的壓力。在此期間,其入學人數從3,000人增至近5,000人,只有1,200名復臨信徒。該校近到發起了一次成功的傳福音計畫,活動中有幾百名學生決定受洗。

  美國哥倫比亞聯合大學的一名學生概述了自己信仰的經歷。她曾經在尋找靈性的復興。她上過宗教課,與教授和朋友們又非正式地學習過一段,後又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強化靈性的訓練,最後她受洗了。她宣佈:“我不能再等了,想要看到上帝在這裏為我所準備的服務和計畫。”21 真正的教育具有改變人心的力量。

概要:復臨信徒教育的未來

  就在當前的形勢下,儘管方法有所改變,我們也定要堅持復臨信徒教育的原始標準。我們定要明白,教育不只局限在知識的獲得上;乃是要達到更高的標準22。經過真正的教育,自私的抱負、對權力的貪婪以及對人類權力和需要的忽視都將消失貽盡。

  今天,人們曲解了大部分高等教育的真實內涵。只有擁有天國外表,只有引人品格更像基督的教育才能稱得上為更高等的教育23。不幸的是,一些人已經從起初的道路上偏離開來,並且有意識地一步步地從基督身邊離開。他們屬實錯了。他們成為一種知識上的法利賽人。正如在古代,基督被那些受祂祝福之人拒絕了;在當代,他們的智力拒絕了祂。保羅勸誡提摩太和今天的教會時說,要把“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裏。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提後3:14)那些忠心之人將會從祂那裏尋求教育,因祂有真智慧的,並不會犯錯。24

  知識就是力量,但只有當這種力量與真實的敬虔相聯合時才能發揮好的作用。這一定要從上帝的聖靈那裏發出,這樣才能為那最為尊貴的目的服務25。只有忠實於起初的使命,復臨信徒更高等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堅定信念和行為的人才,他們是環境的主人而不是奴隸,他們胸襟遠大、思維清晰並且勇於捍衛自己的信仰。26

1 Neil Postman and Charles Weingartner, The School Book: For People Who Want to Know What All the Hollering Is About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 1973).
2 懷愛倫,《兒童教育指南》,原文第26頁;懷,《教育論》,原文第18頁;可4:28。
3 懷愛倫,《教育論》,原1第13頁
4 懷愛倫,《證言》卷三,原文第223頁。
5 懷愛倫,《教育論》,原文第 225頁。
6 同上,原文第18頁。
7 約伯記12:13。
8 箴言2:6;懷愛倫,《教育論》,第14頁。
9 懷愛論,《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 45頁。
10 同上,原文第36頁。
11 同上,原文第45頁。
12 同上,原文第412頁。
13 懷愛倫,《教育論》,原文第225頁。
14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388頁。
15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3, No. 3 (2005): 293.
16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401頁。
17 懷愛倫,《教育論》,原文第225頁。
18 懷愛倫,《基督教育原理》,原文第467頁。
19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387頁。
20 同上,原文第455頁。
21 Andre J. Hardy, “Student Accepts Call to JoinAdventistChurch,”Columbia Union Conference Visitor, April 2009, p. 29.
22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402頁。
23 懷愛倫,《基督教育原理》,原文第467頁。
24 懷愛倫,《給作家與編輯之勉言》,原文第117頁。
25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38頁。
26 懷愛倫,《給父母、教師與學生之勉言》,原文第-7頁 (序言)。

  愛拉·西蒙斯博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家和管理者,現在美國馬里蘭州銀泉鎮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任副會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