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解釋時兆

我們要避免狂熱。我們要忠於聖經。

  有關教皇和一個名叫莫氏師的猶太老的故事有許多版本。下面就是其一:

  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前,教皇決定讓所有的猶太人都離開羅馬。但是看到猶太社群所起的騷動,為了緩和局勢,他想出了一個妙法。他願意與猶太人推選出的任何代表進行辯論。如果那個人贏了,猶太人就可以留下。但是如果教皇贏了,猶太人就必須離開。

  所有受過教育的、有權勢的猶太人都不願意出來迎戰這個基督教的歌利亞,最後猶太人只好向一個名叫莫氏的老看門人求助。

  雖然莫氏為自己的口才感到擔憂,但他還是同意去和教皇辯論,只有一個條件:整個過程必須保持完全的沉默。出人意料的是,教皇居然同意了。

  那個重大的日子終於來臨了,莫氏和教皇面對面坐下。他們在沉默中一動也不動地互相對視了整整一分鐘。

  最後,教皇舉起手,伸出三根指頭。莫氏緊盯著他,舉起了一根指頭。

  然後教皇用指頭圍著自己的頭劃了一個圓圈。莫氏則使勁地指了指他座位下的地面。

  教皇又掏出一塊聖餐餅和一杯葡萄酒,放在桌子上。莫氏則掏出一個蘋果,放在自己面前。

  辯論到此,教皇站了起來,說,“我投降。這個人太了不起了。猶太人可以留下了。”

  事後,紅衣主教們聚集在教皇周圍,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教皇說:“我先舉起三根指頭表示三位一體。他舉起一根指頭作為回答,提醒我我們雙方的宗教仍是敬拜同一位上帝。然後我用指頭圍著頭畫了一個圈,表示上帝在我們的周圍。他則指了指地板,回答說上帝就在此地,與我們在一起。我拿出葡萄酒和聖餐餅,表示上帝赦免了我們的罪。他則拿出一個蘋果,提醒我人的原罪。他回答了我的每個問題。我還能怎麼樣呢?”

  與此同時,猶太人也圍著莫氏,詫異於這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老看門人居然能做所有猶太學者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問他。“是這樣的,”莫氏說,“他先舉起三根指頭告訴我猶太人必須在三天后離開羅馬。我就舉起一根指頭,告訴他我們一個都不走。然後,他又用手在頭上揮了揮,告訴我必須把所有猶太人都清除出城。我就指指地上,告訴他我們就呆在這裏。”

  “然後呢?”一個婦人問道。

  “我不知道啊。”莫氏說。“他拿出他的午餐,我就拿出我的午餐。”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我們可能都在關注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時兆,同樣的證據,但是這些事情,這些時兆,這些證據本身都是無聲的,都不能開口說話,我們對它們的解釋往往只是我們個人的猜想。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時不時地回到耶穌腳前,重新聆聽──更專心地、更不帶偏見地聽──他的話,聽他指著世界末了所說的話。有關這個題目,他所說最為證實的話在馬太福音24章。由於篇幅關係,我在此只重點討論第12節,相信這一節很好地總結了這整段話的精義。

平靜而不狂熱的

  聽見門徒稱讚聖殿,耶穌在第1和2節預言了聖殿的被毀。震驚之餘,門徒中的三個私下去找耶穌澄清和解釋。“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他們問,“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

  他們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兩件事上:時候和預兆。耶穌會回答這兩個問題,但是注意他先回答哪個,這是很重要的。就像沒聽到時候或預兆似的,他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第4節)在耶穌的回答中,迷惑的問題很重要,我還要回到這一點上。但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第6-8節:

  “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的起頭。”

  這段經文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耶穌的平靜,完全沒有狂熱的表現。門徒們不應該期待末日在大患難之後第二天或第三天就來。實際上,耶穌為他們描繪了一段相當長的未來圖景。“這些事是必須有的,”他說,“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換句話說,我們不應該試圖把軍事衝突或自然災害與主的復臨直接聯繫起來。

  作為復臨信徒,我們傳統上習慣把主的復臨與戰爭和經濟危機聯繫起來。在第一次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的福音佈道中充滿了這樣的預言!(從人的角度來說──在某些假設下──事情看起來確實如此!)但是,戰爭結束了,耶穌卻沒有來。

  二十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大蕭條期間,成千上萬的人失業,大批的人挨餓──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然而,大蕭條卻沒有帶來主的復臨。

  當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撒達姆·侯賽因以“戰爭之母”為威脅時,我們的預言血液又沸騰起來了。一些復臨信徒登上講臺,大量印發警告,說哈米吉多頓之戰就要爆發了。

  今天,狂熱仍在繼續。一名復臨工友宣稱從某個不願透露姓名的牧師那裏獲取了秘密情報,說美國總統(當時是布希)已經命令全國的武裝力量,在下個危機到來時採取什麼行動。一旦危機爆發──不管起因是恐怖分子襲擊還是經濟崩潰──軍人的家屬都會有兩個小時的時間逃出城市,到山區或偏遠的小鎮避難。所有的美國城市都會被封鎖,不許任何人進出。同時,軍方已經預備了數百萬具棺材──單是亞特蘭大地區就有500,000具 – 據說是用來收斂被殺者的。所以,復臨信徒最好也儲備好糧食,準備逃到山裏。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復臨信徒會被這種蠢事所欺騙。當我們這樣表現時,我們就貶低了預言的價值,並使宗教在人們的眼中成為笑料,而這些人本來可能還對我們有好感的──甚至有可能成為信徒的。我們關心的重點應當是教會的長期信譽度。我們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都要小心不給那些誹謗教會的人留下把柄。

  讓我們記得,我們對主復臨迫近的虔誠預言,雖是建立在最近的災難之上,也不能改變事件發生的時間表。不然,耶穌早就在十九世紀中葉就來了,因為那時人們對復臨的盼望和熱忱都是空前的。

  我們在這裏談論的是宇宙的主宰。他的計畫不會因為羅依·亞當斯對預言的濫解而受什麼影響。正如懷愛倫所說:“上帝的旨意就像那些遵循軌道運行的星辰一樣,既不著急也不會遲延。”(《歷代願望》第32頁)

我所關注的是

  我讀馬太福音24章時,最關注的不是耶穌關於戰爭、地震、饑荒和瘟疫的預言,而是他關於我們的預言!在說過跟隨他的人會遭到逼迫、被殺害,並被萬民恨惡(多麼嚴峻的處境!)之後,他又說:“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第9,10節)

  在這個背景下,聽懷愛倫是怎麼說的:

  “在這次暴風雨臨近的時候,必有許多素來承認相信第三位天使信息而未曾借著順從真理而成聖的人要放棄他們的立場,去加入反對真理的隊伍。這等人因久與世界聯合,已感染到它的精神,以至對於一切問題的看法幾乎和世人完全相同;及至試煉臨到,他們就要隨波逐流揀選那容易走的道路。一些多才多藝,能言善辯的人,一度曾因真理而歡喜,這時卻要用他們的才能去欺騙並誘惑人。他們要成為從前同道弟兄的最狠毒的敵人。”(《善惡之爭》第38章最後的警告)

  再來看第11節:“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一代人。可是我們中間卻有些人是這個星球上活過的最容易受騙上當的人。2005年春天,數以千計的人去芝加哥一座鐵路橋下朝聖,因為他們覺得從下水管滲出的水漬看上去很像童貞女瑪利亞!

  如果下水管滲出的水漬就可以產生這樣的反響,想像一下要是懷愛倫所寫的這些事情果真準確地應驗的話,會怎麼樣:

  “這巨大的騙局之中最驚人的一幕乃是撒但親自化裝為基督。……撒但要在許多地方以輝煌和威嚴的姿態出現在人面前……他周圍的榮光是肉眼所從來沒有見過的。於是凱旋呐喊要響徹雲霄,說:‘基督已經來了!基督已經來了!’眾人要俯伏在他面前敬拜他;同時他要舉起雙手,為他們祝福,正像基督在世上為門徒祝福一樣。……他先治眾人的疾病,最後便要冒基督的名宣稱自己已經把安息日改為星期日,並命令人人都要守他所賜福的日子為聖日。……這乃是最強烈而壓倒一切的大欺騙。”(《善惡之爭》第三十九章大艱難的時期)

  這些才是我們更當關心的事。我們會忠心站立嗎?

這段經文的高潮

  如果我們要尋找耶穌即將復臨的真正預兆的話──這個預兆一應驗我們就會說:“就是這樣的!”這樣的預兆在馬太福音24:14可以找到:“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這不是一個令人炫目的預兆。它不會讓人狂熱。也不會觸發恐慌。但它是極其重要的。這是耶穌將之與復臨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唯一預兆。

  有些人或許對傳福音使命的緩慢進展暗自感到高興。他們以為他們可以一面花天酒地,一面注視著福音使命的成就,只要在最後一個時刻趕回教會就行。

  但這種想法是很愚蠢的。首先,向普天下傳揚福音的使命是否成就不是我們人所能測度的。作為人,我們不知道這項工作到什麼時候才能讓上帝完全滿意。對全能的上帝用來在萬國成就他的使命的眾多媒介我們也一無所知。只有永恆能向我們顯明。(我想,那時我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其次,生命是不確定的。2001年9月的那個早晨,14,000個人匆匆前往紐約哈德遜河對岸的摩天大樓上班或約會。每個人都以為這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8:46過40秒時,轟的一聲巨響!上千個人在刹那間就被炸成了碎片。

  我們今天唯一的保障就是拋錨在上帝裏面──每一天,讓那偉大的使命成就在我們身上,也通過我們成就在別人身上。

期待和快樂之時

  路加福音21:25-28的措辭讓人相信,在基督復臨之前將有一些預兆會重複出現,或許會一次比一次強烈。這段經文說到太陽、月亮和眾星的一些預兆,還說到地上將會出現“困苦和惶惶不定”,連天勢都會震動。“那時,”耶穌說,“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雲降臨。”(第27節)

  但是即便在所有這些災難中,我們也不必害怕。當你們看到這些事情成就的時候,耶穌說,你們就當挺身昂首,歡笑雀躍,心中歌唱,讓那由熱切盼望而生出的喜悅之情在你的每一根神經上迴響,“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

  * 除非另外說明,所有經文引用都摘自NIV版英文聖經。

  羅依·亞當斯是《復臨世界》的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