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流
旅途中的鄰舍

一位讀者來信分享了他對與人為善的看法。

  鄰舍與鄰里關係曾經是人類社會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還記得在N.S.W.(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在鄉下的成長經歷。那裏是按照姓氏劃分街坊的。只要有道路相通,人們就會有彼此交流資訊的機會,而這樣一來就會讓施與方與接受方都受益匪淺。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過去的這種景象已經發生了改變。在城市叢林中,中等大小的房子座落在各個街區,人們擁擠住在一起。但這樣卻使人與人的距離不是愈加地親密,反而更加遙遠了。

  儘管汽車的發明為的是要消除這種距離,但公共交通卻成為一種有趣的現象,把我們彼此分離開來。航空運輸業也是如此。我在最近一次幾小時的空中旅途中就看到,航空服務人員為每名乘客準備的掛牌上寫著:“請勿打擾”,“請在進餐時叫醒我”和“請在免稅購物時叫醒我”。

  這些牌牌兒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它們顯然對我鄰座的人也沒有什麼用處。一個帶著義大利口音的母親沒花什麼時間介紹自己,卻與我愉悅的交談達幾個小時。她和她的丈夫屬於那種典型的企業家,一方面要承擔家庭責任,另一方面要考慮把新產品推向既已成熟的銷售市場,同時還要平衡好二者的關係。

  她的丈夫也帶有義大利口音。他們夫婦倆兒生活在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裏,那裏有他們的生意。同時他們也是生活在自己的多元文化傳統中,並不斷尋求發展。在他們排得滿滿的時間表中,有他們的大家庭聚會,家庭成員們不僅要進行交際活動,也凝聚在一起,做香腸、義大利面、乳清幹乳酪、小肉片菜卷和沙司醬。

  後來,這種家庭傳統感染了他們所在街道的人們。她號召邀請周圍多元文化傳統中的鄰居們。大家來到街區花園,聚到一起共用聖誕晚餐。一邊吃,彼此分享著烹飪方法,也一起歡笑;最重要的是,人們在一起分享的是這種鄰舍情誼。

  人們受到這種活動的感染和激勵,連續搞了好幾年。

  在耶穌還是孩童時,曾在聖殿憑藉自己的熱忱和對聖經的洞悉,與一些宗教領袖辯論,經上簡單地記著說:“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祂的家鄉]。並且順從他們[耶穌的父母]。……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1,52)

  或許,儘管我們身處在一個瘋狂又不成體系的世界中,還是能夠再次發現與他人相處之道。

  無論是在旅途中,還是在我們所生活的社區,只有當我們回歸到充滿活力而又具有多元文化的鄰舍情誼中,才能為醫治這個世界種種頑疾做出更多的貢獻,這要比金錢、政府政策或是立法法規加在一起者更為有效。

  我們也許會對福音廣傳帶來的影響一樣感到驚奇。

  ──凱文·吉蘭,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