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最後的國外佈道士

可能是你嗎?

  這個年輕的復臨信徒坐在我的辦公室裏,講述著他在宣教區成長的故事。現在,他正在修高級學位,並在一所規模較大的學院裏幫助教授國外佈道課程。與他同工的教授希望他把重點放在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組織的一項當代主要國外佈道運動上。這個年輕人就找到我,詢問有關全世界復臨信徒國外佈道史的統計資料。

  我們從1863年本會成立開始談起,以及後來的發展情況。我也與他分享了有關我們國外佈道項目的一些統計資料。開始時,當他知道本會目前的全職國外佈道士總數只有數年前的一半時,感到頗為震驚。但是,他接著說道:“噢,那沒什麼。我想我們確實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國外佈道士了。各國自己已受訓練去工作。外國人留在家裡便可。”

  這些話是否會令你感到不安呢?我確實有這種感覺。如果我們慶祝把最後一位國外佈道士送回家鄉,真的會是一件好事情嗎?

  有人認為基督徒外出國外佈道的整個觀念是一個錯誤,爭論持續了數年。為什麼一個身穿西服,打著領帶,坐在教堂長凳上,唱著讚美詩,懷揣《聖經》的信徒,要進入到另一個純樸美麗的國家呢?向一個有著自己傳統文化風俗的國家引入另一種善惡觀念,會帶來甚麼益處呢?

  幾十年前,許多知名的人類學家堅持說,基督徒們只不過是打上了殖民政府的烙印的一群人,在亞洲和非洲這一點尤其得到體現。他們相信,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的轉變通常是具有強迫性質的,幾乎都不是當地自發產生的;他們也預言道,一旦各國的民族運動推翻了殖民政府統治,基督教文化將很快銷聲匿跡。

每一個復臨信徒周圍的人口數

南非印度洋分會         76
南太平洋分會          85
中美分區            100
南美分會            120
東中非分會           125
北美分會            325

  看一下事實所證明的,就知道這種說法是沒趣的,現在,前殖民統治中的基督教文化似乎消失了,但各國和各地區的發展卻是尤為迅猛的,穩固地控制著本國或本地區的政治和經濟。

  或許這些學者討論的是一個錯誤的議題。(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將來)問題都不是“本土”文化是否會發生改變。無論是哪種文化,改變都是在所難免的。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是,誰將推動這種改變。他們會是哪種人?是那些貪戀女色的水手,追逐經濟利益的商人,總是引誘弱者的不法之人嗎?還是耶穌的門徒們(國外佈道士們)呢?後者是因為愛祂,並渴望與別人分享祂的大愛,而在各國奔走。

國外佈道簡史

  到處都有“國外佈道士”。以諾下山後,前往各城,試著與人們交流。1 挪亞在邊遠的山區建立了一個部落,用看得見的方式幫助別人並吸引人們,到他那裏與他交談。2 亞伯拉罕在本國內四處游走,建立聖壇,用自己的生命做見證。先知約拿把上帝的信息帶給一個異教的國家。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可6:7)。在耶穌的感召下,保羅和早期教會將福音傳到當時世界的地極。幾個世紀以來,當主信實的門徒們時常被捕並受到迫害的時候,祂也總會發現信徒們是願意冒險並帶著疾勞去分享祂《聖經》中的真理的。

  十七世紀早期,一個宣教組織──羅馬天主教耶穌會(the Roman Catholic Society of Jesus)──曾一度在23個國家裏,擁有8500名海外宣教士,而當時的世界人口只有5億5千萬──不到目前印度總人口的一半。

  十八世紀晚期,眾多新教宣教組織興起,在聖靈的感召下,知道耶穌大愛的男男女女們走出了被基督教文化包圍的西方,將福音帶到了世界各地。十九世紀期間,成千上萬的歐美人民響應主的呼召,將自己獻上──有時甚至是自己的生命。1910年,第一屆世界宣教會議(World Missionary Conference)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召開時,共有160個宣教部或宣教社。

第一位復臨信徒國外傳道士

  1869年,剛剛成立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召開了全球總會會議,經表決草擬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國外佈道社”(The Missionary Society of the Seventh-day Adventists),旨在將復臨信息傳向“海外或本國的遙遠之處;方式有通過傳道士,報紙,書籍,小冊子,等等。”3 是,事情在開始時進展得十分緩慢。雖說不是所有人,但即或是教會領袖們也有人仍感到向他國派送傳道士的壓力。

  “1874年1月,《真實佈道士》(True Missionary)第一期面世了。這本雜誌的文章敦促安息日會的復臨信徒們派出傳道士,前往其他國家。該雜誌以及瑞士守安息日信徒的呼籲卓有成效。1874年9月15日,J.N.安德列(J.N.Andrews)作為第一位官方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國外佈道士,受派遣前往北美以外的一個國家,航行前往利物浦,途中曾在瑞士停留。”4

每一个复临信徒周围的人口数

西中非分會           405
南亞太分會           710
南亞分會           1,126
歐亞分會           1,943
北亞太分會          2,796
歐非分會           3,361
泛歐分會           5,960

  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以後的步伐就明顯加快了──至少對於一個在開始的十年中,在全世界僅擁有5000名信徒的教會來說,情況是這樣的。國外佈道士們很快就前往了德國(1875)、法國 (1876)、義大利(1877)、挪威(1878)以及瑞典(1880)。19世紀80年代,傳道士們被派往澳大利亞(1885)、南美(1885)、南非(1887)以及亞洲(1888)開展工作,並繼續鞏固已開始的一些項目。

  統計資料是簡略的,但是它顯示出,跨分會的雇員(指受雇於教會的“國外佈道士”,前往並長期定居在另一國家)的人數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了一次頂峰。1979年,包括雇員及他們非受雇的配偶和孩子的人員總數為1561名。

  目前的數字降到了919名。即使我們把估計數字,非官方的4800名全球佈道及福音外拓先鋒(Global Mission and Gospel Outreach Pioneers),64名復臨信徒前沿佈道士,幾百名學生佈道士,以及其他教會部門資助並選派的全職佈道士包括在內,仍然低於1600年羅馬天主教派出的宣教士的實際數位!

現今我們需要他們嗎?

  我們處於復臨信徒傳道使命的關鍵歷史時期。我們要讓這種衰退繼續下去嗎?甚或使之加速嗎?確實是不再需要國外佈道士了嗎?或者,是到了把最後一批國外佈道士召回家的時候了嗎?

  我相信,我們將一直都需要佈道士──國內的和跨文化的。我相信,我們需要趕快扭轉這種衰退趨勢。我相信,我們需要大大地增長派出國外的佈道士的人數。理由如下:

  異國傳道。我們從遺傳學中知道,如果一個群族的人類、動物或是鳥類長時期地與外界隔絕將發生甚麼事情。物質世界中就會發生近親繁殖現象,由此就會出現面部特徵極近、產生各種遺傳疾病,以及進行各種醫學治療。一個健康興旺的社團需要新鮮力量的不斷加入,這樣才能使基因得到多元化。

  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精神世界。為了保持個人或教會的健康,就需要不斷地湧現和獲得新思想、新見解和新觀念。復臨信徒基督教媒體──電視、廣播、雜誌、互聯網網站以及書籍──確實能夠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當人們經常與那些將新觀念帶到當地的人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衝擊。

  那就是保羅告訴我們不要停止聚會──尤其是在末日臨近之時(來10:25)的原因之一。我們需要別人來充實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而我們的經驗也同時會支持他們。沒有一個人,或甚至是一對夫婦能夠確實地反映出上帝的形象。這是需要全體信徒共同完成的使命。

  如果世界上的一個地區──或是世界教會──與外界隔絕,如果沒有更多的“外來人”到你所在的地方分享他們在信仰上的經驗,與之步行一街,在他們的學校裏教書;那麼,該地區的人就會變得只關心自己的事情了。自私自利的趨勢就會愈加明顯。全世界對教會使命的理解和支持就會日益減少。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如果與外界隔絕,不讓自己的兒女去幫助別人;那麼,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那裏。我們需要更多的來自世界各地教會的跨文化佈道士,他們要在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的復臨信徒學校裏講授真理。我們需要牧師和管理人員。我們需要凝聚成為一個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的教會。

  部族及種族藩籬。即使我們已經在基督裏合一,彼此同工,並立志成就祂的禱告;有時候還是會感到一切無望。各文化、部族和種族的歷史本身也造成了彼此之間的難以理解。

  在一些地區,不同信徒團體間的差異在歷史上一直處於緊張態勢,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無條件地邀請“外來人”,到各團體的教會中做領導工作,運轉該團體的大學以及向前推動外拓事工。

  這種洞察力有實用價值,並在一些地區中得到證明。那些地區歷來就認為本地是“傳揚”復臨信徒信息的故土,經常支持一些大型的、大都市的以及機構基地教會;同時也支持一些小型的、分散的、鄉村聚會點。雙方面教會的信徒們能夠感覺到管理人員們對其他團體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資金。如果領袖是從其他團體中選舉出來的,那他就經常會在工作中受到限制。

  我相信,我們將一直需要事工人員,尤其是宗教領袖可以奔走四方。但還有另一個更為緊急的需要。

沒有當地的復臨信徒

  1863年,復臨運動在每373,143個人中只有1位復臨信徒的情況下展開了。不到50年間(到1900年為止),復臨信徒增至每21,487個人中有1人。到了1950年,每3,300個人中就有1位復臨信徒。作為一所全球性的教會,我們曾經有一個時期信徒異乎尋常的增長,如果按大多數其他宗教信仰組織的統計方法,加上兒童和經常參加聚會的人數,那麼在全世界的復臨信徒大家庭裏,就會約有1500萬人。2007年10月舉行的年議會宣佈,現在全世界每429人中就有1名復臨信徒。5 讚美主!

  復臨運動是在一個說英語的美國小團體中開展的。接著很快就遍及了歐洲、非洲、中南美洲以及成為“宣教區”的各群島。而到了今天,在非洲生活著超過三分之一的復臨信徒,另三分之一生活在美際和南美洲。剩下的三分之一分散在歐洲、澳大利亞、北美、亞洲和世界的其他地方。6

  今天,復臨信徒更多的是說西班牙語和英語的人。在包括洪都拉斯、尚比亞、盧旺達和牙買加在內的26個國家裏,每25個人中就有一個復臨信徒。一些國家中的復臨信徒比率竟高達每10人中就有1個。在牙買加,全國幾乎每4英里就有一處復臨教會,新教堂會被有意地安排在未進入之地之間。

  上帝賜福給我們,我們也取得了這樣令人驚異的進步,有時我就會聽到人們說:“肩負使命的日子結束了。聖工已幾近完成。事實上,他們‘那邊兒’的聖工要比我們這裏完成的好。就讓我們把世界各地區的工作交給它們自己處理吧。”

  如果你沒有看完下列的全部數據的話,這話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請仔細看以下列表,其中羅列出了世界13個分區中,每1個復臨信徒周圍有多少人口:

  如果你再深入地看一下這些數位,就會發現以色列地區每8,848個人中只有1個復臨信徒;巴基斯坦每16,669人中有1個,而中東聯合會每15,736人中只有1個,這些復臨信徒大多生活在蘇丹南部。埃及每90,838人中有1個復臨信徒,而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是世界上最為少有傳道足跡的地方,接近2000萬人中才有1個,而在這些國家的本會記錄上沒有一名官員。

  顯而易見,讓世界這些地區照顧自己的事工是不合乎情理的。許多地區的人並不能說明做基督徒的意義。還有數百萬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耶穌,還有數不清的人聽說過耶穌這個名字,卻從來沒有碰到一個把祂當作朋友和救主的人。

  正當復臨信徒媒體──電視、互聯網網站、廣播、書籍和雜誌──已經大大地拓寬了福音向未到達地區的傳播範圍之時,這些有能力的拓展工具,經常是在抓住那些聖經已動工的人的注意力方面,是最有效的。這些“被抓住的”仍是需要門徒訓練的:需要見到信仰活在現在的、體貼的復臨信徒身上。這些復臨信徒向他們說了耶穌對自己的改變意味著甚麼。只有看到復臨信徒在生活中實現出來信仰,他們才能完全地理解和接受福音。7

  我們仍然需要國外佈道士──在耶穌大愛的美好信息尚未到達的國家和地區中,他們需要在生活中實行出來,要傳福音,要教導人。

正確的教訓

  縱覽國外佈道歷史,人們難免會犯錯誤。即使是亞伯拉罕、大衛、約拿、雅各和約翰,也都犯過錯誤──不只限於正確、錯誤領域;還包括社會習俗和文化方面。許多《聖經》故事是關於先驅發佈上帝的信息,來到跨文化的環境中的。有時他們在處理問題方面並不十分正確。而有時,基督徒──甚至是復臨信徒──國外佈道士們也沒有正確把握。慘痛的歷史教訓中,一些善意的國外佈道士們並不能把耶穌的大好信息與本國或是本民族文化傳統分離開來。但是上帝還是使用他們完成祂的旨意:當我們偏離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這一點。

  40多年以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建立了世界佈道學院(Institute of World Mission),幫助培訓國外佈道士們,前往世界各地。其基本培訓內容,增長一般的其他文化知識和增強交流能力,極有助於避免或糾正許多早期的文化方面的重大錯誤。

  儘管國外佈道士們缺乏經驗,儘管他們曾犯下錯誤,但還是有數百萬的人通過這些愛耶穌和愛人如己的國外佈道士們,生命發生了改變。近135年以來,在地球上的許多艱難地區,獻身的復臨信徒國外佈道士們負出了一生的努力使自己與屬世分別開來。

  讓我們不要把國外佈道士們留在家中──無論是委員會草案,還是逐漸地撤走他們的資助基金。讓我們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佈道士,肩負上帝對我們的計畫。我們要行事正確。我們或許就是我們的鄰舍遇到的最後一位佈道士。

  但我們對世人的影響和責任卻並沒有到此結束。我們中的一些人會受到上帝的呼召,被派出去或作短期的帳篷手藝人,或是作長期的國外佈道士。另一部分人,祂會安排留在本地,並要從經濟上,並用禱告支持他們。

  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靠著自己去與別人打交道。但是我們全體成員在對待十分之一和使命樂意捐上持守信實,也就是在完成上帝交給我們的工作,我們也能夠成為將耶穌的信息帶給全人類運動的一分子。這個信息是我們的創造主設計的,為要使我們從末日的大災難中提拔和拯救出來。

1 懷愛倫 (1879年2月20日)。《時兆月報》,“塞特與以諾”第6段。
2 懷愛倫 (1870年)。《預言之靈》,第1卷 (第69頁)。密歇根州巴特爾克裏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出版社,1969年複印版。
3 評閱宣報 (1869年6月15日)。節選自《使命》。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百科全書 (2002年)。馬里蘭州黑格斯敦:評閱宣報出版社。
4 同上。
5 同上。
6 統計數位來自檔案統計辦公室 (2005年)。第143屆年度統計報告–2005。馬里蘭州銀泉鎮: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
7 懷愛倫 (1911年)。《使徒行述》 (134頁)。加州山景城:太平洋出版社。

  霍默·崔卡汀是全球總會復臨信徒全球佈道辦公室的策劃幹事。想瞭解更多有關佈道使命的信息,請進www.AdventistMiss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