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縱覽 深思熟慮向前進
深思熟慮向前進

完成福音使命,意思是為正確的原因做正確的事

  我在母親去世前的兩個月探訪了她。她97歲,神志非常清醒。我們談了許許多多事情──有一些事情發生在我的童年時代;那些事件我都已經忘卻了,但她卻仍記得。我們談到了那個對我們倆都非常親愛的人;他的生活曾經很艱難,他的選擇使得他離開了主。但我們母親依然相信,上帝愛他,會繼續在他身上工作,而且她會在天國裏再看見他。她從來不曾動搖地相信,上帝首要關注的就是救人;他正在盡最大可能地影響每一個人。

  我也如此相信。我在不同的場合,說過很多次:“上帝從事的是救恩的事務,他正在工作,要拯救每一個他能找到的人。”你和我所屬的教會就是基於這個深信的;我們以一個使命的運動為開始,今天這仍然是我們的所是。

  有時候我被要求去反省作為一個教會我們與我們的使命在哪里。我們真的在堅守基督的命令,前去使人作門徒嗎?先驅們的異象我們有持守嗎?如果主在這個世代不會回來,那麼復臨信徒的使命明天又會是怎樣的呢?

  在最近這些年間,我所見的和所經歷的堅固了我的信仰,使命的熱情仍深深地在復臨運動中流動,仍然顯明我們作為一個運動的特色,仍然提供那讓我們的思考和計畫得以產生的基礎,仍然提供那衡量我們對上帝旨意忠誠度的基準。

  但是,當我們肩負使命進入未來時,我們如何能擔保我們的委身仍然堅定呢?有沒有一些思想方面的態度、方式,如果我們允許它們生根,可能會轉移我們努力的目標或危及我們在上帝面前的有用性呢?這裏有幾種可能的危險:

1,弄錯角色

  在上帝救恩的工作中,我們的角色是甚麼呢?我相信上帝扭轉心靈歸向他的各種可採用和會採用的方式,是沒有窮盡的。但是他做出了一個選擇,就如同聖經是上帝特別用來溝通真理的工具一樣,他已經揀選人類作為他首選的工具,用來宣揚救恩信息。我們是唯一能做這事的人嗎?不,我不認為是那樣。實際上,懷愛倫提出了一個觀點,將會有一些進入永生的人,他們未曾走過踏平了的路。* 他們不會分享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歷史。他們會問主說:“這些傷痕是怎麼來的?”那位全智、全能的上帝看得見內心和意願;他知道誰已經回應了他的聖靈,誰的生活已經為上帝的永生預備好了自己。

  那麼上帝要求我們的是甚麼呢?要忠誠守信。要承認工作是上帝的;計畫是他的,不是我們的。我們使用每一項資源,我們必須到我們所能去的每一處地方,因為基督已經告訴我們要去(太28:19;可16:15)。我們自由支配每一種工具去傳達基督的救恩,因為他曾說:“我想要你成為我的見證。”(見徒1:8)這是我們已經選擇的門徒的生活。

  這其中有一種奇妙的自由感!使命不是一個負擔──無論挑戰似乎是怎樣的令人畏縮──而是喜樂地去接近的東西,因為有可靠的知識,就是上帝控制著一切,就是他的計畫將會成功,並且他正在要求我們成為他計畫的一部分。

2,傲慢自大

  理解我們在使命中的角色也影響我們接近他人的方式。測度一個人進入上帝國度的臨界點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與另一個人分享我們所知道的,我們分享我們的經驗,上帝的靈做工,以判定那個人的真相。那是在個人覺悟的時刻,就是當一個人對回應真理負有責任的時候。

  最近,五個歐洲其他新教教派的領袖訪問了全球總會的總部。他們曾經來到美國,對許多不同的教會實體都很熟悉。當我們談話的時候,他們當中的一位說:“你們守安息日慶祝創造。其他的基督徒守星期日慶祝基督的復活。會不會有可能,在將來你們‘軟化’你們的態度?不是放棄你們的安息日,而是,也許承認兩者皆可?”

  我說:“不。這不意味著我在審判那些守星期天之人的靈性,如果那是他們的確信的話。但是,如果你已經確信安息日是上帝的特別日子,要守為聖的,那就永不可以妥協。在上帝的誡命上妥協對我們自己的靈性將會是摧毀性的。因此,不,那樣的事情不會發生。”

  我們參與到使命中,要有對上帝的真理毫不動搖的確信,卻也要有謙卑的靈。我們承認成長和門徒的身份總是一種進行中的工作。我們的見證不是一種在審判或諷刺中的訓練,就是在人還沒機會瞭解和經歷一些更好的事物之前定他們的罪。相反,我們使命的工作是一種持續的驅動,去提升人進入知識和與上帝的關係中,那是更豐富、更深入、更滿意、更真實的。

3,目光短淺

  使命必須總是首先被定義為:“我如何能為上帝在我所呆的地方行使一個見證者的職責?”這與順服上帝在你所呆之處給你的呼召有關──在你自己的城市裏,在你自己的街道上,在你自己的朋友、同事、及鄰居中。然而,還有一個全球性的命令賜給了教會。使命的這兩個方面──地方的和全球的──必須被平衡地掌握;彼此不是競爭,而是互補的和彼此加固的。

  當一群會眾變得如此關注他們的內在生命或他們目前的團體之時,我看到了危險,就是排斥對外向更遠處延伸的可能性。我不是在暗示一群會眾應該減弱他們當地的事工!但是,除非他們的使命還包括一個有著更寬廣世界的異象,他們就永不會成為一個完全活潑的,順服上帝旨意的見證團體。

  目光短淺也可以來自一種尋求獨家控制權的形式。例如,一個團體只有在它能夠“擁有”並指導的情況下,才支援一項海外佈道的計畫。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模式。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教會,我們曾經說過:“讓我們攜手合作,帶著使命去促進與全世界各地最大可能的接觸。當教會的生命在遙遠的地方發展的時候,讓我們允許它生根並在地方的土壤中成長,而不要堅持對它的控制。”這是一個信心的回應。這與互相信任有關,與為了我們所在之處的上帝工作,而擴大彼此的歸屬和責任有關。”

4,拒絕青年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我們教會的青年人正充滿熱情地說:“讓我們也肩負使命!”我已經聽到有話說,一些青年復臨信徒對教會使命的合理不合理持懷疑的態度。但我相信他們的憤世嫉俗更可能是指向那些他們在教會裏面看見的,不願意聽新的想法,不肯放棄控制權,或不願分配責任之人的。

  在使命中,青年人可以扮演,也確實在扮演,一個非常好的角色。我們需要他們的熱情,他們的觀念,他們的新科技知識,他們對各種不同形式媒體的遊刃有餘。當談到理解和有關後現代文化的時候,他們是更接近那個領域的人。

  談論需要包含青年人,比為了這樣的包含而開放更多的機會所做的具體改變容易得多。這是我一直在奮鬥的東西。我不得不問我自己:“我們能做些甚麼才能使青年人看到教會是有趣的,而不只是在作報告。”這是一個我們需要通過行動去解決的挑戰。

5,自鳴得意

  在一段非常短的歷史跨度中,我們的教會已經從少量散居在北美的信徒變成了一個全球性的運動──大約二千五百萬成人和兒童。聖靈的手是不會弄錯的。教會已經在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獲得了生命,短短幾年以前,這些就有效地完成了。在過去的十年間,增長率已經有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加速度。就世界各地的復臨運動而言,有一種力量和活力感覺──它是要慶祝的,但它卻不是一個讓我們洗淨雙手並說:“工作差不多結束了”的信號。

  在2006年,有一百萬人加入了復臨信徒教會,但是世界人口卻增長了九千五百萬;世界人口的百分之60生活在很少有基督徒的地區,那裏的大多數人甚至還沒有聽過基督的名字。這幅圖畫不應該使我們氣餒,而是應該提醒我們,基督給我們的使命不是靜態的。它是一個信號,你的行動和我的行動有重要的關係;見證仍然是我們身份的內核,是我們信心的中心。它是一個信號,那伴隨我們的先驅開始他們任務的強烈緊迫感,是我們進入未來之時所需要的同一種精神。

  我相信上帝從事的是救恩的事務;我相信這也是教會首要的事務。願我們每一個人也使之成為我們自己的事務。

  * “還有一些外邦人,他們在蒙昧無知之中敬拜上帝。從來沒有人把真光傳給他們,但他們也不至滅亡。他們雖然不知曉上帝明文的律法,卻聽見上帝在大自然中向他們說話,而且照著律法的要求行事。他們的行為證明,聖靈已經感動他們的心,他們也就被承認為上帝的兒女。”懷愛倫著《歷代願望》原文638面

  楊·寶生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