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临事工
通向未来的大门


印度的复临信徒以教育来建立教会

  印度过去殖民历史的标志依然矗立于孟买港的前沿。今日的印度是一个过去与现在交融的混合体。最新的现代科技在各大城市被广泛利用,但与此同时,乡村的农民仍然在使用他们祖先所使用的农具和技术。印度大多数人是印度教徒,也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佛教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印度。

  尽管这个国家历史悠久,但拥有十亿多人口的这个国家正通过一道新的大门迅速地前行,一道通向未来的大门──孩子们代表着未来。

  在印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正通过复临信徒的教育对未来作投资。现今,教会开办了129所中学,拥有93,000多个学生。

  在加尔各答的复临学校,孩子们正得到为他们的未来作更好预备的一种教育。在这里,学生们通过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学习和做家务而得以锻炼。他们在认识慈爱的上帝之时,灵、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培养。即使许多来自贫穷家庭的学生,自己本来就没有东西,却仍然作出奉献帮助他人认识耶稣。大约有900名学生参加这次学习,只有约400位学生来自复临信徒的家庭。

  在每个孩子梦想和希望的背后是失败和痛苦、期望和神迹以及爱和快乐的经历。他们的故事被记录下来。

他们的故事



加约蒂
  加约蒂、弗马尼、蒙卡和艾希是该校的四个学生,他们学习努力,想把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加约蒂记得她六岁时,妈妈生病去医院后,就再没有回到家里。她爸爸和姑妈把她送到一所基督教寄宿学校,她在那里认识了上帝。

  加约蒂最终来到这所学校,并成了一位复临信徒。她也为她的父母成为安息日会的信徒而祈祷。后来他父亲被关进监狱,在那里他向上帝打开心门。去年加约蒂的父亲和继母接受了洗礼。



弗马尼
  弗马尼记得,在她七岁放牛时要照顾比他小两岁的弟弟,那时他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接着她母亲也去世了。弗马尼应邀到一所复临学校学习,但当她超过十二岁时,她叔叔要她结婚,弗马尼不愿结婚,于是就做手工赚钱以便能留在学校念书,但收入却微不足道,杯水车薪。幸运的是,这所学校能为她提供经济帮助。现在她已经为学成后的生活做好了计划。弗马尼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护士,就像我受到帮助那样去帮助别人。”

  蒙卡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她而去,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她记得,有一天父亲没告诉母亲就把她带走了。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并不快乐,她唯一的朋友是一只叫拉妮的狗。她有一天在学校看见了拉妮,就跟它到了火车站,拉妮却在那里就消失了。一个声音告诉她“快上车”,所以她就上了火车。

  火车沿着轨道前行发出有节奏的轰隆声使得蒙卡昏昏欲睡。到下一个站时,她下了车,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就向一个和善的人打听到那个村庄的名字。令人吃惊的是,蒙卡找到了回到母亲所住村庄的道路。因为那个人认识她母亲,就把她带回了家。(蒙卡的完整故事在每季一期的《圣工消息》中有讲述,在线可阅读:www.adventistmission.org/article.php?id=45)

  感谢蒙卡那毛茸茸的“天使”,正好把她带到这辆列车上,使她能够与母亲一起生活,并被送到复临学校学习。

  蒙卡长大后,想当一名医生,不是别的医生,而是成为一名眼科专家。

被保守的旨意



艾希
  学生艾希在复临学校的校园里干着下午的清理工作。之前夜间的一场暴风雨将树枝吹刮、扯裂,散落满地,绵绵细雨仍旧下个不停。艾希拾起一根大树枝,扛到肩上把它拖向垃圾堆。他试图把树枝像投掷标枪那样扔过去,可是,当他举起树枝时,触及到了一根高压电线。强烈的电流把他击倒在地,使他昏迷不醒。

  寝室里的一个员工听到爆裂声就冲出门外,发现艾希躺在湿漉的地上。他把艾希扶起来时仍能感到他身上残存的电荷。他把艾希抬进最就近的教室里,开始祷告和实施急救。不过一会儿,艾希就发出咳嗽声并且问到:“我出什么事了?”

  如今艾希是一个活泼的青年。他把手脚被电烧灼的地方给人看,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能幸免于难,但却相信上帝为他的人生制定了计划,他决定用一生事奉上帝。

  这只是在印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学校中,众多孩子们的故事里的一小部分,这些孩子们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和梦想。感谢复临信徒的教育使他们有机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然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怀有希望。不是所有的印度儿童都有机会受到基督教的教育。许多慷慨解囊的个人和复临教会组织,已经为支持这个学校和在校的学生捐了款。感谢全世界的复临信徒在布道工作中,对此事的祈祷和财务上的支持。感谢你们对印度未来的投资。

  并感谢你们以第十三安息的奉献来支持在印度的这项救助计划。

  里克卡加拉是圣工消息办事处的公关干事。更多有关这事工的信息可访问:www.AdventistMiss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