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
對忍耐的思考

我因我們上帝的長久堅忍而困惑

  “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雅5:11)

  真的嗎?在新約聖經對於這位先祖的唯一論述中,作者所強調的是他的忍耐和堅韌。然而,我們卻看見在《約伯記》的前幾章中描繪了這個極其重要的人物發問說:為何?為何?為何?(見伯3:11,12)

  在約伯和他所謂的朋友們長長的討論之後,主在顯示他能力的旋風中回答了他。僅僅在那一刻他學到了忍耐的功課。依我看來,真正忍耐的一位乃是上帝。

  在英文雅各王版(King James Version)的新約聖經中“patience”(忍耐)這個詞出現了34次,譯自希臘文hupomone。然而,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是控制某人的情緒。英文新國際版(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譯者們把這個詞譯為“endurance”(耐力、耐性)。在這個現代的版本中,一節我們很熟悉的經文──啟示錄14:12(“聖徒的忍耐就在此……”)──如此寫道:“This calls for patient endurance on the part of the saints who obey God’s commandments and remain faithful to Jesus.”(中文意思是:“在那遵守上帝誡命和保持忠於耶穌的聖徒一方,這需要忍耐的持久力。”

  我怎樣獲得“忍耐的持久力”這一不可少的美德呢?就是藉著效法我們父上帝的榜樣。只要看看他是如何塑造那些在希伯來書11章中所提到的信心英雄們的品格的。根據他們生活的精確記錄,就是舊約聖經所記錄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嚴重的品格上的過失。

  亞伯拉罕在說實話方面有些問題(創12:10-13;20:1,2)。雅各欺騙他的父親(創27)。摩西和大衛有謀殺的罪(出2:11,12;撒下11:14-25)。基甸在上帝賜給他對米甸人的極大勝利之後,晚年卻陷入了偶像崇拜之中(士8:27)。

  甚至參孫也被包括在那些“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來11:33)的人當中。的確,我們的父上帝對他非常的忍耐。

更多關於參孫的事

  一個從天上來的使者向參孫的父母宣告說,他們的兒子將要開始釋放以色列人。在敬虔的雙親的哺育下,參孫接受了上帝的祝福。他被委以重任,去呼召選民回歸真正的敬拜。

  但他一開始就反叛了。參孫愛上了一個異教的非利士女孩,他邁出了向下的第一步。他的婚姻在災難中結束了。年復一年,這個強壯的人所留下的記錄就是兇殺和姦淫。

  參孫20年的不幸生涯在他愛上另一個異教女人大利拉的時候達到了高峰。他失去了頭髮和力量,落到了他敵人的手裏,失去了自由和視力。

  “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經上說(士16:20)。這個令人悲痛的陳述留給我一個印象,參孫是絕望的,但上帝仍然愛他。

  他的眼睛被剜掉了,參孫被他的敵人殘酷地虐待。他被放在監裏推磨,最終悔改了他的罪。

  上帝展示了何等的忍耐啊!如果他能拯救這樣一個叛逆者,那麼他就能拯救每一個人。我們必須和參孫一起說,“主耶和華阿,求你眷念我。”(士16:28)

還有瑪拿西

  作為我的最後一個例子,我指向猶大王瑪拿西,他的父親希西家王曾“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代下29:2)。但當瑪拿西作王的時候,他反叛上帝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代下33:2)。他在聖殿中建立異教的丘壇,請教靈媒,並且拿他的兒子獻祭──甚至比他的異教鄰居們所行的更壞。瑪拿西邪惡的統治拖延了半個世紀。

  環境變得如此敗壞,上帝對王和王的百姓說話,予以干預。但他們不予理睬。這樣耶和華呼召亞述王的軍團司令們去處理這個叛逆者。他們把瑪拿西王投入監獄,用鉤子穿過他的鼻子,用青銅的鎖鏈把他捆鎖,並把他擄到了巴比倫。

  最終,王剛硬的心破碎了。“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且在他列祖的上帝面前極其自卑。”(代下33:12)

  上帝垂聽了這個與自己敵對了幾十年的王的懇求,使他回歸了耶路撒冷,恢復了他的王位。何等的忍耐,何等的愛啊!

  瑪拿西悔改的故事和其他所提到的人告訴我,我們永遠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人。聖經對此有這樣的話說:“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尼9:17)

  羅伯特·G·威爾納寫於田納西州的學院谷。


寬大的饒恕;卻有一個悲劇性的遺傳相隨

懷愛倫選摘

  “猶大國在希西家的時代強盛一時之後,又在瑪拿西邪惡的長期統治之下再度墮落,那時邪教復興,許多人都被引誘去敬拜偶像了。‘瑪拿西引誘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代下33:9)先前各世代的光榮過去之後,就有迷信與謬道的黑暗接踵而來。到處滋生蔓衍著種種嚴重的邪惡,──暴虐、壓迫、以及對於一切良善的憎恨。正直被屈枉;暴行充斥各處。”(《先知與君王》第三十二章第1段,309頁)

  “眾先知忠心地繼續傳揚警告和勸勉,他們無畏地向瑪拿西和他的臣民說話,但這些信息竟被藐視,背道的猶大竟不肯聽從。主為要使眾民看出他們若一直怙惡不悛就必有怎樣的遭遇起見,就讓他們的王被一群亞述兵擄去,‘用銅鏈鎖住他,帶到巴比倫,’就是亞述國的臨時首都去。這種苦難使王醒悟過來,‘他……就懇求耶和華他的上帝,且在他列祖的上帝面前極其自卑。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瑪拿西這才知道惟獨耶和華是上帝。’(代下33:11-13)可惜這次的悔改雖然很明顯,但為時已晚,勢難挽救這個國家脫離多年拜偶像之惡習的敗壞影響。許多人已經失足跌倒,再也不能起來了。”

  “在那些因瑪拿西的不幸背道、而致生活經驗墮落到不可挽救之地步的人當中,有他自己的兒子在內,他登位時年僅二十二歲。……這個邪惡的王並未蒙允許長久掌權。他登位以後才兩年,正在他大膽作惡的時候,就在王宮中被自己的臣僕所殺……。”(同上第7,8段,310,311頁)